铅笔小说
铅笔小说 > 重回八零小卷毛 > 第11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9节

  重回八零小卷毛

“知道自己幼稚了?”方辉也笑,“还用问,我总在的。”过了公历元旦他虚岁有十七了, 小月生, 实足十五, 明天初一,按农历说十六。在外面读书吃得不好睡得不好, 可这阶段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无论什么也拦不住刷刷刷往上蹿的个子。两人隔了几个月没见,刚碰面都有丝恍惚,好像一晃怎么像个小大人。方辉不敢正眼看安歌, 女孩跟男孩太不同了,白瓷般精致,抽条柳枝似的娇柔。反观他自己, 眉眼长开了, 粗气;嗓音也怪, 带着破声。天天相处的时候不会觉得,分开一段时间明显了。毕竟从小一起长大,也就倒水喝水的片刻,他俩找回默契,可以联手怼方明和方亮。俩“坏”哥哥, 拿着方辉的糗事开玩笑:带去的袜子全破了, 鞋底还有个大洞, 到底是去读书,还是吃鞋袜的?是耗子精吧?耗子精的哥哥是什么,大耗子?安歌反问。一个方旭,一个安娜,哈哈大笑。江南的寒风钻骨头,方辉加快了踩车的节奏,免得安歌冻着。他叹口气,“这下得暑假才见面。”他得跟父母回老家访亲会友,安歌随安景云给老太太外婆拜年。年年这么过来,但因为分离,使得相聚宝贵。“你要多吃饭。”“嗯。”安歌重了七八斤,不过基数小,增重的同时在长高,她也不像别人里三层外三层羊毛裤套秋裤,看上去仍然太瘦。“我筋骨好。”安歌安慰方辉,“秋天还拿了个二级运动员证,强吧?”“万一,”方辉知道她一直在为招飞努力,话到嘴边又吞回去,反而安歌轻轻捶了他一下,痛快地说,“万一还是不行,那也想开些,吞吞吐吐干吗,怕我受不了打击?”“就...越长大越觉得小时候真好,无所畏惧,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记不记得我小时候懒得爬楼梯,直接从二楼跳下来?傻透了是吧,现在不会了,也不敢了。”她懂。几个月对方辉来说不好受。从小身边有哥哥弟弟、有她、冯超,一中的同学大都友善,他不需要花心思在人际关系上。然而进大学后,被当成了大人,班上的同学也如此。学习上至少还有人关心,生活却只能靠自己扛。如果可以,她也不想催着他长大。可是时间不允许,百废待兴的时代,跑道上挤满人,慢一步就是无数人。方辉回过神,怕吓到安歌连忙说,“我是大学生了,当然不会再做那种傻事。”过年高兴事多的是,“前两天我去看老梁,他今年评上了地级市优秀班主任,最年轻的,乐得合不上嘴。托您的福,我们班平均分地区第一。怎么有这么优秀的学生呢?咱们学校要是多几个安歌这样的,全省排第一。”他学着老梁的语气。安歌挠他。自行车龙头摇晃了几下,“喂喂喂老班原话,一点也没多加。他还说,安歌这个小同学,心胸开阔,乐于助人,比我当老师的还强。我们班吴砾期末考试飞跃式进步,就是她的功劳。我说毛毛啊,我应该能算个大师兄吧?同样是你带出来的。”“关我什么事,你们自个读的书。不想学习难道我还能灌进去?”方辉啧的一声,“你这话还挺有老师的味道,当老师的不都说学习是为了自己。”讲讲笑笑间穿过小半个城,到徐家楼下时雪小了,可风呼啦啦吹得耳朵疼。“毛毛!”安娜在阳台上大声喊,“怎么这么慢,我早到了,等好久了。”安歌抬起头,发现二楼邻居的两个孩子隔着窗盯着他们看,便回了一笑,提高嗓门应道,“马上。”方辉用脚点地撑住了自行车,“那......我走了。新年快乐,学习进步!”“新年快乐,学习进步!”道别的话是说了,两人谁也没动。远远传来炮仗声,第一声低,第二声高高的,然后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是百货公司的关门炮仗。半条街的老房子拆迁后,马路和家属区之间变为了平地,这边能听到街道上的动静。“走吧,我看着你走了再上楼。”安歌催道,“伯伯伯母准在等你回去开饭了。”方辉点头,推着车走了几步突然把车往墙上一靠,快步回到安歌跟前。安歌不知道他是怎么了,诧异地看着他。方辉张开双臂,用力揽住她的肩膀,数秒之后立刻放开。他微微侧过脸,不敢跟她的视线接触,绷着脸,“我在大学等你。”安歌刚想开口,却发现方辉的耳根都红了。没等她说话,方辉转身就走,这一次是真的骑车走了,连头也没回。“我很喜欢舒婷写的一首诗,《致橡树》。”在她的梦里方辉曾在信里写过。“走远了,还看!”安娜凑到安歌身边叫道。嚷完自家的小表妹,她抬头又吼二楼的,“看什么看,人家大学生了,羡慕就好好学习!”谁不知道谁啊,差不多年纪他们还在读初中。安娜拉着安歌就走,“两个叽叽咕咕说早恋啊什么的,全被我听到了。多吃萝卜咸操心,看他们闲的,我当姐姐的都没管你们。”这两年因为市场上东西多了,过年成了隆重的事,等人都在大圆桌坐下,李勇端进一只大砂窝,稳稳地放在中间。他揭盖道,“佛跳墙!我在南方吃到的,学了一手。”鲜味随着热气飘散开来,徐蘅馋得淌口水,但姨父可恶极了,“大家碰个杯,每人说句祝福的话?”俩亲家互相谦让,外公不肯说,爷爷还是老话,孩子们好好学习,大人好好工作。到安娜,“祝爷爷外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大姨姨父爸爸妈妈财源滚滚!我们考试统统满分,会的全对,蒙的也全对!”“没出息没出息。”安信云嗔道,李勇却笑翻了,“好,谢金口!”安歌最小,轮到最后一个,“愿我们事事顺心。”月有阴晴圆缺,世上最好的无过于事事顺心。冯超说的是祝大家心想事成,跟安歌一样的意思,然而最好的也是稀有的,哪里能够人人都有呢。此刻随着大人们举杯,他忍不住看向安歌-为什么她看上去有点难过,是因为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跟方辉成天玩在一起吗。第一百七十章八十年代倒数第二个春节的第一天。早上六点多, 徐正则披着外套,点了枝烟到阳台上放开门炮仗。徐蓁听到动静, 赶紧跟着起来, 抢着也要放。求个好兆头,保佑她顺顺利利考上大学。徐蓁跟着小妹升成了年级前十, 可底气始终不足,总觉得自己是误入尖子生的中不溜秋。用安景云说的“兔子尾巴长不了,假的早晚要露馅”, 徐蓁给自我的定位就是运气好, 生怕一不小心打回原形。客观的努力她已经做到,再来点唯心的做双保险。徐家早,家属区还有更早的人, 邻居踩着薄薄积雪回来, 是半夜去烧头香的。这两年庙里的香火渐渐又盛了起来, 好些还俗的和尚重新出家, 逢年过节例必要做祈福的法事。安景云公司开张时本想请人算黄道吉日, 但徐重话说在前头, 他不管别人怎么做,自己以及家人不可以搞。安景云不愿意阳奉阴违, 也就算了。炮仗高高飞起,在空中爆出两声响。徐蓁双手合什,闭眼许了个愿。徐正则看着好笑, 但什么也没说, 光替大女儿把滑雪衫拉紧了。徐蓁再睁开眼时, 看见巷口出现的人影,不觉一呆。徐正则跟着看去。他从前救火时被烟熏过,视力退步,眯着眼才看清。大年初一,天则蒙蒙亮,这小子怎么来了?方辉骑着他那辆除了铃之外别的都响的自行车,抬着头对徐正则和徐蓁大声道,“新年好!”很坦然。真勇敢。徐蓁悄悄观察。居然在老父亲勉强的客气下,小妹跟方辉还能若无其事谈笑。方辉不是空手上门,拎着一大包参考书。他昨天晚上理出来,特意拿给冯超和徐蓁。还有两块巧克力,方明给他的,他给徐蘅。至于安歌,什么也没有。方辉匆匆忙忙来,急急走。家人还等着他回去,坐八点那班车出门。“你说他干吗呢,莫名其妙。”徐蓁翻着辅导书,上面有注释:划红圈的是重点,青色曲线的看过即可。没声音,眼前只有冯超。他全神贯注看着一本物理教材,眉头微皱。徐蓁看了他数秒,突然没了八卦的闲心,放下书不声不响去了厨房帮安景云准备早饭。这顿要吃汤圆,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安景云也做了玉米面饼子,给爷爷的,他下干校的时候吃惯了。假期有了闲心,安景云不嫌徐蓁挤在厨房添乱,有心有思教她贴饼子。“妈妈,宝玉让晴雯晚上送两条旧帕子给黛玉,到底什么意义?”家里有套线装《红楼梦》,早几年安景云不让孩子们看。等孩子们个个一心学习,她反而怕她们成了考试机器,除了家里的藏书,还经常借些流行小说回来。“我怎么知道?”大锅里水汽蒸腾,安景云一边搅汤圆,免得粘锅,一边好笑,“问我还不如问你老太太,你妈从小没资格受教育,老太太倒是上过大学,你外婆读的书也比我多。”“老太太为了结婚退学,是不是很遗憾?”安景云更好笑了,“时代不同,那时妇女可以选的职业少得可怜,也就是家里有钱,随便找个事打发时间。”她仔细看了看徐蓁,重申道,“时代不同了,你可得认真学习,考上大学。别的不说,大学毕业起级工资已经比高中生高出一大截。”徐蓁嘴一呶,刚要说话。安景云已经盛好一碗碗汤圆,洒上秋天自家做的糖桂花,“端餐桌上去。”徐蓁忙完才想到最重要的还没问,当年妈妈为什么答应嫁给爸爸?有个一味讲奉献的公爹,难缠的地主婆婆婆,两个整天回娘家刮油水的大姑子,爸爸虽然长得算端正,手还算巧,好像也抵不过前面那些缺点啊。从徐蓁记事起,爸爸就是家中和稀泥的人。奶奶挑妈妈的不是,爸爸负责糊弄走奶奶;姑姑们找妈妈的麻烦,爸爸劝妈妈看在他面上忍。也许正如小说所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么把喜欢埋在心中,只独自享受才是最快乐的。徐蓁悄悄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方向:听妈妈的。妈妈让她好好学习,别的事情妈妈会安排好的。然而可能上天故意考验徐蓁,让她知道靠别人、哪怕那个人是亲妈的风险。过完年之后,安景云一直有点咳嗽和低烧。到了三月份,猛的一下低烧转为高烧,每天傍晚烧到四十点二三度。白天晚上挂大量的药水,可热度降下之后第二天傍晚又升高。所有的检查都做了。怀疑过肺结核,肺炎,也化验过是否白血病,都不是。工地的事交给了夏芳和二贵,大事则由徐重盯着。徐正则管不了厂里的批评了,频频请假陪护。还好孩子们已经会自己照顾自己,连徐蘅也乖巧得不闹着要吃要喝。兵慌马乱中,徐蓁生起了闷气。除了安歌,每个人都在担心安景云。只有她,生活依然如旧,复习,准备预考,体检,督促他们复习......为什么她能够没心没肺?徐蓁旁敲侧击过,也硬梆梆地当面质问。“我们照顾好自己,就是帮到家里。而且也没什么需要我们做的。”怎么会没有,每天可以去医院看妈妈,陪她说话,鼓励她战胜病魔。“嗯你可以问问妈妈是否需要。”怎么问?问了妈妈肯定说不用,在妈妈心中,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好好学习,考上医学院,当个好医生。明明安歌说得都对,可徐蓁就是莫名放不下。她隐隐觉得,小妹并不担心妈妈的病。也许小妹从小在外婆家长大,跟老太太才最亲密。徐蓁忍不住提醒安歌,是妈妈每个月给的生活费,才让她享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妈妈,没有丢下她不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81qb.com。 铅笔小说手机版:https://m.81q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