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
铅笔小说 > 重回八零小卷毛 > 第8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2节

  重回八零小卷毛

一路上徐正则都很沉默,安歌也没说话,直到快到家的时候徐正则才开口,“毛毛,爸爸是不是很没用?”这可是见缝插针改思路的关键时刻,安歌立马说,“没有。”说了“有”,按徐正则的脾气,说不定偷偷生气,不肯再谈心。再说徐正则也不是真的没用,就是心肠太软,这跟爷爷的教育有好大的关系。爷爷吧,总拿高标准要求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对此,安歌是尊敬的,因为爷爷说到做到,不是表面功夫。安歌的想法有一点不同,就是努力双赢,帮人也得看看别人是否值得帮。与其给别人钱,不如教别人如何自立。“爸爸可能干了,有很多证书,会修电器,会装自行车,会布线会修水暖。谁家的爸爸有我家的能干!”钱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小油嘴滑舌。”徐正则笑道,然而笑意还没消失,家属区那头徐蘅哭哭啼啼冲过来,“爸爸-爷爷晕过去了!”第一百一十四章徐蘅口齿不清, 眼泪鼻涕糊了一脸, 说话颠三倒四。徐正则心急慌忙往家走, 却被徐蘅扯住-爷爷去医院了,冯超叫的救护车。“早不说!”徐正则吼道, 吓得徐蘅咧开嘴,重新开始哭。徐正则脖上青筋直暴,安歌赶紧拉住他,“爸爸, 你先去医院,我们回家等妈妈。”徐正则觉得也是,连忙骑车往医院去。他一走,安歌把徐蘅带回去, 搓了把毛巾给她擦脸。一番安抚,徐蘅说话利落多了。下午司机叔叔把爷爷送回家-爷爷很累,但看到她和冯超在默书,还是挺高兴的,鼓励他俩好好学习-小姑妈来了,爷爷沉着脸,她有点害怕,冯超说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爷爷让小姑妈走, 小姑妈不走, 又哭又骂-爷爷指着大门, 说话都结巴了, 吐白沫, 不停呕吐,然后失去知觉,幸好有冯超-小姑妈溜了,冯超叫了救护车送爷爷去医院,叮嘱她好好看家。在徐蘅零零碎碎的话语中,安歌拼上记忆中小姑妈多年的怨言,还原出整件事的大概:小姑妈打着爷爷的名头,帮高考落榜的大儿子,向文化局领导要了一个录像带店的指标。涉及到文化传播,这会的指标抓得很紧,再过几年才放开。小姑妈以权谋私,自然有人看不上,告诉了徐重。徐重叫女儿来,只是想着教育几句,以后不要再做这种事情。谁知小姑妈心虚,愤愤然指责父亲不懂为人处世,不像谁谁谁,不动声色把儿女安排得妥妥当当。徐重气的不行-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事,难道因为别人做了,自己就有了那样做的理由?小姑妈马上提起往事。总而言之,全是父母的错。父亲,对不起祖先-老祖宗传下来那么多地、整箱的银元,都没了!对不起妻子,把烂摊子扔给妻子,自己是干部,妻子是地主婆,有良心的干不出这种事!最对不起的是儿女,大女儿是农民,小女儿、小儿子是普通工人,现在能吃他的工资,将来呢?他还能活多少年供他们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懂不懂?!梦里同样的年份,爷爷已经走了一年多。离休后他无以遣怀,烟酒过度,抽的喝的又尽是便宜货,脑出血抢救无效,从发病到逝世只有两小时。替小姑妈跑批文的是父亲,那几年录像带风靡的好年头,小姑妈家的大表哥一年七八万的收入,但过年他都不会上门拜个年,好像舅舅欠他的。倒是大姑妈家的一富二贵三明他们,逢年过节知道提两条鱼给舅舅舅妈。想远了。安歌醒过神跑去开门,安景云和徐蓁回来了。听安歌一说,安景云来不及休息,立马带上钱,和徐蓁一起去医院。安歌把安景云拉进小房间,“妈妈,万一,我是说万一,爷爷有什么事,到时放在哪里办?”安歌指的是白事。这种时候提这个,安景云气得眼睛都红了,“胡说八道!”就知道她会如此反应,但安歌不得不提。梦里爷爷去世那时,小姑妈趁乱摸走不少东西,其中有爷爷的存折和印章,还有一笔钱是徐正则替厂里买设备配件的公款。爷爷未必有事。毕竟不同了,这回他担任正职,劳累归劳累,却累得心甘情愿。心境不同,平时碰烟酒也不多。但凡事不得不防,安歌吧,觉得生死这种事情,未必努力就能阻止。“妈妈!”安景云转身要走,安歌加重语气,“我说的是万一,老宅子那边还空着,既方便人来人往,奶奶也在那边。”安景云停住脚步,这孩子说得也是。她瞪了安歌一眼,“不要再说了,不吉利。”“噢。”安歌乖乖地应道。作了最坏的打算,就不会在事情来临的时候措手不及。安景云带徐蓁走后,安歌去门卫那里借电话,打给卫采云。她打算去医院,不能把徐蘅一个人留在家里,想请老太太回来“镇守大本营”。这几个月老太太住在卫采云那里,虽说卫采云用了一个保姆,但做月子老太太还是自己守着才放心。安歌星期天的时候也去抱过小婴儿,是个可爱宝宝,吸收了父母长相的优点,爱笑不爱哭。卫采云一听,立马把老太太和小王都送过来,把车也留下备用,“有什么事让你姨父跑腿。”安顿好徐蘅,安歌刚要出门,李勇来了。原来安景云同事的丈夫是急诊室的医生,夫妻俩来过徐家,认出这是安景云的公公,看老人情况不妙,想办法通知安景云,电话转来转去,打到安友伦住院的楼层。听说亲家急病,安友伦赶紧让李勇来帮忙。李勇用摩托车载安歌去医院。进去急诊室,安歌一看,鼻子酸得像被人打了一拳,眼泪差点掉下来。爷爷平静地躺在病床上,扯着小呼噜。症状跟徐正则去世前一样,安歌知道,他不是真的睡着,而是陷入了深度昏迷。李勇轻声向安景云询问病情,至于徐正则,呆呆地蹲在病床边,抓着老父的手。徐蓁躲在围帘后悄悄地抹眼泪,冯超也在角落里,抬头看着输液瓶里的药水。医生过来看了看药水的进度,大声呼喊徐重的名字,用笔尖划过他的脚掌心,小手电照双眼的瞳孔,然而哪样都没反应。安歌认出了医生。这位神经外科医生,后来替徐正则开过刀、也替奶奶开过刀,还开过转院单,把安景云转去他师弟那里开刀。现在他还年轻,见过的死亡也少,讷讷地向安景云解释病人的情况,最后说道,“可惜我们这里没有ct机,全国总共才三十多台,海市的几家三甲医院倒是有。”徐家以前住的大院里有过一位中风患者,半身不遂,说话一个字、一个字往外吐,这还是救过来的幸运者。安景云听说过有二十多岁脑出血去世的,她不由自主咬紧牙关,生怕发出格格声。安歌知道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间是出血6小时后、72小时以内,保守些是一天以内。从这里去海市,救护车马上出发的话,还来得及,但不知道徐正则和安景云是否下得了决心。保守治疗也有成功的,不过她知道爷爷很可能凶多吉少。医生既然提到ct机,也是有意建议转院去海市。然而风险很大,不能过于颠簸,全程需要四五个小时,很有可能在路上病人就去世了。这个主意还是得最亲近的人拿,安景云看向徐正则,徐正则茫然地看向徐重。老人毫无知觉,扯着鼻鼾,仿佛沉浸在睡梦中。李勇觉得应该赌一把,但怎么开口呢,说不定保守治疗有效,瘫痪归瘫痪,但有命在就好。安歌按了按心口,那里扑通、扑通跳得厉害。她从口袋掏出一个牛皮纸的信封。她咽了口口水,从来没觉得唇齿如此艰涩过,“妈妈,这是爷爷给你们的信。”或者说遗嘱。爷爷并不怕谈身后事,他只是没想到,他连人生七十古来稀都没达到。但安歌知道。所以在爷爷跟她了解海外风情时,她谈到了遗嘱这回事。叔公是早有准备的,连带外公也受了影响,早早在律师那立好遗嘱,把财产均分给身边的两个女儿。安景云吃了一惊,接过来,想了想递给徐正则。徐正则拿在手上,片刻后又递还给安景云,颓然道,“你拆。”安景云小心翼翼看了眼信封口盖的印章,是公公的私章没错。她向护士借了把剪刀,当着所有人的面,剪开了细细的一条边,抽出里面的信纸,送到徐正则眼下,她自己也凑上去,急急地读上面的文字。“治疗:听医生建议,该拔管就拔管,切勿浪费治疗费用。”徐重是老干部,不必担心医疗费用。但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妈妈,爷爷说听医生建议。”所有目光投向医生。安歌不担心。这位医生敢给八十七岁的奶奶开刀,吸除摔倒造成的脑部淤血块,让奶奶又健康地活了近十年。他是一个胆大心细的人。***神经外科袁医生,果然敢冒这个险。谨慎起见,他把退休的老主任请到医院,和海市专家通过电话会诊,最后一致认为路上有一定风险,但因为患者体质尚可,风险在可控范围。袁医生把会诊结果告诉徐正则和安景云,那边他去安排转院的相应事项,这边家属做出门的准备。徐正则和安景云自然跟去,但救护车空间有限,只能坐一名家属,所以还得麻烦小王开车把另一个送去海市。徐正则六神无主,安景云也不跟他商量,直接同小王说。小王没问题,包括徐蓁和安歌也能一起带去,到时有他照顾孩子。而家里有老太太,搬搬抬抬有冯超。安景云本想叫两个女儿回家,但徐蓁不肯。看着她哭得红彤彤的眼睛,安景云心下黯然,也不知道公爹是否能够安然脱险,如果万一……最后时刻,老人身边多两个子孙也好。徐重急病昏迷不醒,他资历深,学生时期已经加入组织,打过日本人,又参加过解放战争。市委办公室闻讯,立马派了一个秘书过来,陪同家属处理医疗事务。安景云红着眼睛感谢组织关心,但也没忘记把公爹的意愿告诉组织:不想动用太多人力物力。秘书叹气安慰安景云,他必须陪着一起去,万一……的话,他得把老干部最后的遗言带回去,由组织酌情安排。秘书的话十分委婉,但意思很明确:这是组织上的关心,有什么需要照顾的赶紧想好了,一般来说都会满足。安景云和秘书交谈的时候,眼睛余光闪过一个身影,再一看却又没了。但等她跟秘书说及不会违背老人意愿、给组织添负担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插进来,斩钉截铁地说,“你又不姓徐,凭什么代表徐家说话!”说话的人是徐重的小女儿徐青鸾,她丈夫不声不响跟在后面。她溜走回到家,晚饭时被丈夫看出端倪,两人又去了一次徐家。应门的是老太太,连门也没让他俩进,只说都去了医院,她年老体弱需要早睡。徐青鸾一直看这个依附外孙女过活的老太不顺眼,现在被她把住大门,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家里只有傻二二,心情极其不爽。但刚要吵嚷几句,对门的邻居出来赶人:父亲重病,为人子女的不去医院服侍,倒在这里闹长辈。一个中年妇女没啥可怕的,但中年妇女身后的警装男人一脸严肃,看着就不好惹,徐青鸾夫妻俩灰溜溜地走了。等到了医院,还没进去就看见安景云跟人站在窗口边谈事情,两人凑上听了一耳朵,见安景云推辞照顾,忍不住出来反对。气倒了老人,还有脸说,安景云真是不想看小姑姐这张脸。但她有她的分寸,眼下公爹躺在那里人事不知,吵起来有理也要变作无理,所以只当没听见徐青鸾的呱呱叫,跟小姐夫说徐重的病情。徐青鸾的外祖是晚清秀才,还是个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酸秀才,家里女儿全是大字不识的文盲,徐老太进城后才在扫盲班认得自家名字。她从小受的什么教育,到自家女儿身上仍是类似的教育,徐青鸾在文化学习上只比文盲好些,见识也十分有限。这会听到要去外地治疗,顿时着急,“怎么不放血?老头子是上火,给他放血就好了。”一边拉住市委秘书说自己家的困难,公婆多病,她岗位差、工资低,又有三个儿子即将成人,没钱没房没法娶媳妇。市委秘书听说过徐青鸾这个人,还好有日常工作需要培养出来的高情商,摆出一付倾听的模样,承诺却一句也没有。徐青鸾丈夫跟安景云进急诊室见了岳父,商量之下他也跟去,跟秘书坐市委的车。他诚恳地给安景云道了个歉,为自己妻子的行为,又替她辩解了两句,“青鸾是家里的老二,两头不靠,习惯了样样都要争才能有。从小养成的古怪,大了难改。”小姑父比小姑妈小三岁,场面上比小姑妈会做人得多,但安歌也知道安景云对他的评价,不担心安景云被他的话给哄住。这夫妻俩,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小姑妈在前头充红脸,小姑父在后面当白脸把事情抹平,话说得好听,吃进的却绝不会吐出来。话都说完了,徐重昏迷不醒,医生护士不时过来让安景云在单子上签字,除此之外守在旁边的人静寂无声。幸好过了一会袁医生大步过来,指挥着护士、护工们准备把病人转移到救护车上。他也会随车跟去海市,增加保险系数。按照安排好的,安景云带两个女儿上了小王的车,跟在救护车后面。市委的车是临时调的,还没到医院,等到了带上人就走。深夜行车,此时没有高速公路,也没路灯,漆黑一团,有些路段还高低不平。每次颠簸之后,安景云的脸便白上三分。她有晕车的毛病,普桑底盘低,小王驾驶技术一般,难免更觉昏眩,没多久就下车吐了一场。安歌想了想,三人换过座位,徐蓁坐副驾位,安景云换到后排躺下。安景云起先不肯枕在小女儿腿上睡觉,但眼看又要吐,只好听从安歌的建议。安歌让她放缓呼吸,越慢越好,别的全都不要想,脑袋里只想呼吸两字。安景云苦笑道,“我这心,快乱成麻了。”她顿了下,“上次,还是你爸爸烧伤的时候。”那回也是紧急送往海市抢救,她坐在救护车上握着徐正则的手,看他疼得满头是汗却无能为力。同车还有一个轻烧,烧着了胳膊,一路唉哟唉哟叫痛,被医生护士嫌弃了-你看,人家重度烧伤的还没叫疼呢。安歌轻轻抱住母亲,“会好起来的。睡吧,到了医院还有很多事。”安歌也闭上眼睛养神。她也害怕,怕自己错了,怕即使做得对,却没得到对的结果。第一百一十五章两辆车一前一后开进长征医院。接诊的人员等候在门口。救护车一到, 他们把病人移到推床。徐蓁坐在普桑的前座, 车刚停就要推门下车, 被小王眼明手快拉住。前方接诊的动作行云流水,无声而充满默契,容不得半点干扰。几乎在同时, 安景云出声阻止, “等一下。”徐蓁半侧身盯着医护人员,那刹那格外难熬,但也是瞬间, 她感受到几分安景云让她学医的用心-专业美。干脆、利落、神气。“走吧。”安景云说道,徐蓁很惭愧,爷爷生死关头, 她走神在想什么呢!她们下车后,小王才呼出一口长气,往后一靠闭上眼。一路开得累死了, 不敢慢,怕跟丢车, 半夜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问路都没地方。车窗被轻敲两下, 小王睁开眼,发现是安歌。她递进来一只搪瓷杯,“姨父, 喝点热水睡会。”小王才拿驾照, 又不是专业司机, 也幸亏八十年代考驾驶资格不是摸几天方向盘就能去考,光理论学习包括汽车构造和维修在内都要学几个月,能拿到驾照的人无不基本功扎实。小王领情,接过来喝了口热水,“去吧,我停好车就来。”安歌点点头。还是受限于年纪,有些技能说不通,不能替上去开车。她算得上驾驶好手,摸过许多车型,从皮卡、切诺基到保时捷都开过,也跑过长途山路。虽然现在没高速公路,但路况比盘山公路还是好多了。安歌去到病区,徐重已被送去做ct,徐正则他们守在护士站旁。要等天亮后才能办入院手续,此刻只能等,不过不影响医疗,该做的正在做。夜班护士解说整个流程,先做检查,如果符合手术指征就手术,手术结束后,患者将在重症监护室度过观察期,恢复到可以由家属护理的程度再转入普通病房。差不多半个小时后,袁医生陪着主刀医生过来,把他们带到办公室。医生指着片子上的出血点解说手术难度和风险,徐正则和安景云听得面无人色,真不知道该不该手术,然而医生也说了,不手术的话风险更大。他们已经开了病危通知,具体看家属的选择。


请收藏本站:https://www.81qb.com。 铅笔小说手机版:https://m.81q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