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
铅笔小说 > 梳头娘子 > 第12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8节

  梳头娘子

郭云就这么把形容狼狈的李穆送进宫去给皇帝参观时,原本心里正怀疑着李穆这是在施苦肉计的几个辅政大臣也都吓了一跳。皇帝更是顺势发了一大通的火。当然,依着皇帝对李穆的了解,他倒是一点都不怀疑,李穆这就是在施苦肉计。不过,既然结果是对自己有利,皇帝也就不打算追究李穆的欺君之罪了。而对于李穆来说,做戏自然要做全套,所以,当皇帝建议他留下养好病再回封地奔丧时,李穆坚决地否了,坚决要求连夜赶回去。他这一态度,顿时赢得朝中的一片赞誉。就在李穆为自己赢得前所未有的孝子之名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好运又落在了他的身上。因为广陵郡是大唐有数的几个通商口岸之一,且还地处鱼米之乡,是大唐每年的纳税大户。皇帝虽然命李穆做了广陵王世子,却到底觉得他年轻,少了些历练,便想着让他多做两年的世子,先考查考查他的能力,等他出了孝期后再考虑让他“转正”的事。如今经过这么一番风波后,倒叫宣仁皇帝见识到了李穆的智谋手段。于是,皇帝伯父老怀甚慰地想着,果然这是个不错的孩子。他一高兴,便立时颁了旨,令李穆在其父灵前袭爵就位。于是,在先广陵王过世的噩耗传到京城的第六天,李穆领着他的人再一次上了官船。这一回,他却没有再走之前的老线路,而是用了漕帮的“快递”模式,单带着狸奴和阿愁以及一些侍卫先行了。这条线,由水路换陆路,再由陆路换回水路,却是要比正常的航线缩短了一半的时间。所以,等他们到达广陵城时,先他们一步出发的二十六郎竟还没到。而自广陵王殁了的折子递上去后,府衙和王府就留人驻守在了码头边。看到李穆那边的旗帜,府衙和王府的人顿时都乱哄哄地迎了上去,却是叫李穆只能远远看了阿愁一眼,便这么被众人簇拥着送回了王府。至于阿愁。其实李穆并不想她跟着的。因为“快递”的那条线,肯定是比不得行船的舒适。可阿愁不放心他那还未痊愈的感冒,非要跟着。李穆到底拗不过她的倔脾气,便只能允了。那边李穆被人簇拥着走了,这边,老实巴交的狸奴则把阿愁送回了坊前街。当狸奴拍开季家大门,莫娘子看到阿愁时,顿时一阵惊喜交加。而阿愁看到莫娘子那明显已经出了怀的肚子时,也不禁一阵惊喜交加,不禁嗔着莫娘子道:“师傅也真是,怎么都没告诉我一声!”莫娘子那里早局促地红了脸,以袖子遮着肚子难为情地道:“这有什么好说的。”母女俩一阵互叙离情。只是,因连日赶路,加上回来后的一阵激动,很快,阿愁就困乏得不行了。见她连连打着哈欠,莫娘子顿时止了那些问话,亲自领着阿愁回了她的那幢小楼。她原还想亲手替阿愁铺被的,阿愁见她那肚子,倒不敢让她那么劳动,便赶紧抢了个先手。莫娘子因笑道:“你虽不在家,你这屋里我可是一直替你收拾着的。这被褥昨儿刚晒过。”又道,“你就好好歇息吧,等你睡饱了我们再聊。”阿愁答应了,往那泛着太阳香味的被窝里一倒,便真个儿睡得人事不知了。等她醒来时才知道,狸奴回去后,因为没能详细说明白她的动静,竟又叫李穆赶过来看了她一回。她醒来时,季大匠和冬哥都已经回来了。一年不见,如今的冬哥已经是十四五岁的大小伙子了,那个头窜得比阿愁还高。阿愁高兴地伸手去揪他的脸,小家伙还知道害羞脸红了。倒是季大匠,也许是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缘故,看上去竟比阿愁记忆里的模样更显年轻了一些。当晚,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顿团圆饭。而虽然两边常有书信往来,可一来路途遥传,二来莫娘子和季大匠都不识字,便是阿愁写了信,也是需要别人来给他们读信的,所以有好多事情,阿愁都没办法写在信里。这般再叙起来,阿愁忽然就发现,这近一年间,自己居然还遭遇到了不少的事。听着阿愁的叙述,冬哥不禁一阵眼带羡慕,道:“还是出门好,能够遇上那么多的新鲜事。我在家里这一年,竟是什么事情都没遇到。”他话还没说完,阿愁就忍不住给了他一记爆栗,笑骂道:“你当遇到事儿是好事儿呢,平安是福!”季大匠和莫娘子顿时都是一阵同声附和。而许是这一路急行军真个儿叫阿愁累着了。吃完了饭,又和养父母叙了一会儿话,阿愁便又困了。这一回醒来时,则已经是第二天的天光大亮了。她才刚醒,就听到楼下传来一阵熟悉的喳喳呼呼。赶紧收拾了一下楼,她便看到胖丫和果儿正坐在那里,跟一个背影看起来很是窈窕的女孩儿说着话。见她下来,胖丫和果儿立时丢开那个女孩,向着阿愁扑了过来。三人一阵笑闹,说着胖了瘦了什么的。阿愁笑道:“因是跟着小郎急赶回来,我的那些行李都落在后面了,给你们的礼也落在了后面……”她一边说话,一边扭头看向那原本安安静静坐着的女孩。此时,那女孩已经跟着站了起来,正看着她们三人安静地笑着。那熟悉的眉眼,却是一下子就叫阿愁认出她来。她顿时住了原本的话,看着那女孩惊呼道:“吉祥?!”吉祥安静地笑着,眼里却渐渐蒙上了一层水雾。看着她眼里的雾气,阿愁忍不住也是鼻子一酸,忙丢开果儿和胖丫,向着吉祥扑了过去。只是,她还没碰到吉祥,胖丫和果儿就双双拦住了她,果儿更是大声阻止着她道:“小心,吉祥身上的伤!”阿愁吃了一惊,吉祥则忍不住红了脸,然后那小脸又刷地一下白了。阿愁扑到吉祥身边,惊讶问道:“你那养母又打你了?!她怎么敢……”果儿立时冷哼道:“有什么不敢的!他家……”说着,却是不顾吉祥那尴尬的脸色,用她那教坊里练出来的口才,噼哩啪啦地将吉祥的遭遇给说了一遍。*·*·*却原来,因着那年李穆带着阿愁去访吉祥的事,果然叫吉祥在她养母家里好过了许多。虽然该做的事情她一样不得少做,但到底不再像之前那样,无缘无故就成了她养母一家的出气筒。这样的日子平静地过了这几年,直到有消息传来,说是王府的二十七郎君受皇帝的封赏,要留在京城大用,而阿愁却被留在了广陵城里。那郑老娘听说这个消息后,立时觉得,阿愁肯定是在那位王府小郎面前失了宠。既这样,那位王府小郎肯定也不会再记得她家里有这个一个小养娘了。于是,渐渐的,她待吉祥的态度又恢复了之前的刻薄。若不是她那大儿子带信回来说,阿愁如今依旧是那位小郎的门客,吉祥不定又得恢复到小时候那种天天挨打的状态里了。至于那郑家大郎,他对吉祥原本倒确实是有些情义的。只是,随着他在城里的梅花书院读书时间愈久,便愈发认识到一种城乡的差异,也愈发觉得吉祥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乡下丫头实在是配不上他这样一个读书郎了。不过,因为之前阿愁总让他给吉祥带东西,叫他觉得,若是能顺着阿愁的线巴上王府小郎,这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因此,便是心里嫌弃了吉祥,他待吉祥依旧还算是过得去。而自古以来,穷酸书生们最爱做的事便是“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了。那皇帝立嗣一事,不仅广受朝臣们的关注,也叫他们这些莘莘学子很是为国忧心了一把。虽然那梅花书院是二十三郎的外公所开,可于书院里的书生们,议论起这“立嗣”一事来,依旧是各有支持的。有那“唯才”论的,自是推崇个二十三郎;有那“唯身世”论的,则是推崇个十四郎。倒是那二十七郎李穆,因沾着个读书人最为不屑的“财”字,总叫这些读书人看轻了三分。许是缺什么便想要补什么的缘故,那郑家大郎虽然出身贫寒,他心里认同的却是那世家出身的十四郎。再不济,他觉得,二十三郎也比那只知爱财的二十七郎更有可能拿下那个大位。所以,在想清楚这一切后,他便做了两手打算,一方面靠着阿愁这边,先不能断了二十七郎的这条线,另一方面,却是耽心竭力地想跟他最为看好的十四郎那边挂上关系。而就在这时,阿愁随着梳头行会进京参赛了。因她想着只出去一个月就能回来的,也就没有将此事告诉那郑家大郎。偏梳头行会的这等赛事原就只是内部的事,外界之人并不知晓。那郑家大郎等了小半年都没看到阿愁再来找他,又打听得阿愁去了京城后就再没回来,便只当是阿愁已经厌烦了吉祥这么个没用的朋友。自此以后,他待吉祥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今年年初时,京里传来消息,王府的二十三郎被过继给皇帝,成了太子。太子已定,学院里那些无聊的书生们便又议论起了谁才会是广陵王世子。这一回,就郑家大郎看来,依旧还是十四郎的赢面更大一些。也是在此时,郑家大郎终于跟十四郎母亲娘家的一个什么远房亲戚搭上了关系。八月秋闱,靠着对方的关系,郑家大郎经历四回落榜后,终于中了个秀才。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月初时,那郑家大郎正式迎娶了那家的女儿……吉祥是慈幼院里出来的孩子,自小就看多了人情冷暖。郑家大郎的那点变化,早被她看在了眼里,所以郑家大郎的背弃,她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的,也早在心里就跟那人划清了界限。只是,她错估了人心之丑陋。因她长得好,郑家大郎虽不想要这么个妻子,却不反对有这么一房妾室的,于是便趁着酒劲打算对她用强。吉祥虽然看着柔弱,骨子里却是宁折不弯的性情,当即便和那郑家大郎厮打在了一处。那喝醉了的郑家大郎没得好,她也没得好,险些被打折了一支胳膊,不过到底是从郑家逃了出去……*·*·*阿愁回来前两天,吉祥才刚投奔到胖丫那里。听说了吉祥的遭遇,再看着吉祥被打伤的胳膊,阿愁气得眼都红了。胖丫当年就是四人里最有主意的一个,如今更是首先从那悲愤的情绪里挣扎出来,道:“这事儿别的不好说,就只怕郑家追来要人……”她话还没说完,果儿变暴躁了起来,怒道:“他敢来!”胖丫冷笑道:“他有什么不敢的!如今吉祥的户籍可还挂在他家名下呢。”此时阿愁也冷静了下来,只冷笑道:“他家还真当吉祥没家人了不成!”又安慰着吉祥道:“当年我们就说了,我们要给彼此做家人的,你别怕,万事有我呢!”果儿忍不住嘲着她道:“你个梳头娘子能有什么法子。”胖丫却是知道得比她要多一点,便看着阿愁道:“你是想托小郎出面?”阿愁立时点了点头。若说以前,便是为了面子她也不肯用到李穆的,如今她则全然把李穆看作是她的了,所以……有什么用不得的?!对于李穆和阿愁的事,胖丫多少知道一点,果儿和吉祥却是一点都不知情的。这会儿见她那个头点得如此干脆,二人对了个眼,顿时都悟出了一点什么。吉祥忙抱着胳膊往阿愁身边一坐,道:“到底怎么回事?”阿愁也不想瞒着这些至亲好友,便把她和李穆之间的事略略说了一遍,然后大大方方地笑道:“就是这样了。”她话音落处,连原本就知道一点始末的胖丫都呆了。半晌,还是果儿最先回过神来,带着小心求证道:“你是说,他打算娶你?”又强调道:“明媒正娶,让你做王妃?!”直到果儿提到“王妃”一词,阿愁才头一次意识到,这一世里嫁给李穆,她不仅仅是只要做李穆的妻子,还得担起王妃的名号,以及随着那个名号而来的种种政治任务……这么想着,阿愁忍不住就蹙起了眉头。她想做李穆的妻子不假,却很不愿意去做那个受万众瞩目的王妃……如果可以光做李穆的妻子,却不要做那个王妃就好了——她异想天开地想着。第一百五十五章·扶柩李穆下了船之后, 便被留守在码头边的王府管事接进了王府。此时王府里早已经搭起了灵棚, 陆王妃和那些留在广陵城的王府小郎们, 全都一身缟素地跪在广陵王灵前致着哀。而因李穆走的是“快递线”, 这会儿不管是皇帝封他为世子的第一道诏书, 还是他半路遇袭的事,以及陆氏王妃的娘家私下里给王妃传的消息, 此时统统都还在半路上。倒是那宣仁皇帝命李穆灵前袭爵的第二道诏书,跟着李穆一同搭那“快递线”先一步到了广陵城。直到那宣旨太监当众宣布了那道圣旨,原本还心怀侥幸的王府众人这才知道,广陵王的爵位竟已经被皇帝给了出去……那陆王妃听到这个消息, 脸色不禁变了一变。亏得那会儿大家都以同样的姿势跪伏在地上,倒是没人注意到她脸色的变化。等她再抬起头来时, 则又恢复成原本那个沉稳内敛、体面周到的广陵王妃……啊, 不,这会儿其实应该称她为太妃了。看着那向她行礼的李穆,陆氏王妃心里不禁一阵自嘲。虽然在立太子的事上,陆氏王妃曾短暂地和李穆站在同一战线上, 可他俩却并不能算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于陆王妃来说, 除了十四郎之外, 谁做太子都没什么区别。但由谁来做那广陵王世子, 却是关乎着她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精明如陆氏王妃,心里早盘算好了,她要在她那些“儿子”里挑一个身后背景简单,最好人还要愚笨些的来做那个未来的广陵王……单凭着这两条, 被皇帝挑进京去的那几位王府小郎就一个都不合她的要求。好在广陵王的儿子众多,陆氏左瞧右看,便这么相中了一位生母不详,且人还有痴傻的小郎。


请收藏本站:https://www.81qb.com。 铅笔小说手机版:https://m.81q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