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
铅笔小说 >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 第90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0节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半两银子还嫌少啊。你喝的这个糊糊里的粗面,我们花一两银子买了二石。”谢三伯说。他其实也一样觉得一两银子能弄到这么粮食,是个很划算的事情,并且不过是一头野猪而已,以后他们多弄几头野猪,想怎么换就怎么换。他们几个说的轻描淡写,却让阿志和阿信两人听得目瞪口呆,他们是正宗穷人家出生,这两三天可谓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奢侈生活,有糊糊喝就算了,里面还加了肉,并且还有白面馒头吃,顿顿都管饱。刚开始听到他们说一两,半两的还没两人太大感觉。毕竟他们长这么大,还没真正见过银子,只见过大钱,就算是大钱,他们俩手中也没落到了几个。家里一个钱都得掰着花。但二石粮食,他们却知道有多少?二石粮食,可以供他们一家四五口吃上大半年了,不过他们家一向只有一顿干的,就是干活的男人们吃的。女人和孩子可没资格吃干的,能有碗半稠的菜粥就不错了,冬天和青黄不接时,男人们都得跟着喝稀拉拉的菜粥。二石粮食,在他们心中这可是个大数目。不要说阿志和阿信感触大,谢五也惊讶的叫道:“一两银子,就搞了二石粗面?太便宜了。”“可不是。不过这面成了,价格也自然贱一些。这一两银子是拿一头野猪换来的。”江大山笑着告诉他。半条街集市就那么大,来来往往的人还不就是附近几条村子的那些人,平时粮铺的销量老板心中自然也有数。只是这段时间生意越发不好做了,行脚商与商队来的少了,影响了好些人的生活。手中无钱,来买粮的人就少了些,搞得他铺子里的粮食有了积压。其实江大山他们当时买的时候,老板也是因为难得见到个大主顾,又肯一次要这么多成面,确实给了他们一些优惠,还搭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点添头给他们。要不然,他们也不可能一次买这么多粗面,肯定会细粮搭配着一起买。这回买的粗面,一大半他们本来就是打算给阿志他们四口人吃的。这四口人别说眼下只得靠大家养着,往后一两年只怕也得靠大家养着。毕竟他们无田无屋,也不可能有金银细软,带回芦苇村,总得要给他们一口吃的。所以就多买了些。“那好啊,改天我们去弄几头野猪,换多些馒头和卤肉回来吃。”谢五大手一挥,好象那野猪都给他等着似的。完全不在意二石粗面了,只想着要吃细面馒头和大块大块的卤肉了。野猪肉虽然也好吃,但却比不上家猪肉那么肥嫩。真讲好吃,还是家养肥猪好吃些。想吃野猪肉的也不过是家里条件好的,吃腻了,图个新鲜,抱个口味而已。“你不要吃野猪肉陷子的饺子啦?”江大山打趣道。“吃,怎么不吃,这野猪不是好弄到吗?多弄几头不就成了。”谢五不以为然的说。“行,我们以后就把打野猪的活分给你了。你只管天天去打,看你能不能换回馒头和卤肉。”谢三伯简直要气笑了。“去就去,就算卖不出去,我们自己天天炖着吃也行啊。”谢五撇撇嘴,说到肉,好似肚子又有点饿了。转头又吩咐大家:“给我再烤一个馒头。”“你还能吃啊。真是个饭桶。”谢三伯气笑了,但却还是又拿了个馒头出来,慢慢烤着。说着话,外面雨渐渐停了,但寒气下来,人却越发觉得冷了。谢五坐在椅子上,烤着火又吃饱了,还被捏了背搓着脚,竟然很快就睡着了。“这孩子也是累慌了。馒头烤了都没来得及吃,就睡着了。”谢三伯心疼的说。“把干衣服拿来给他盖好。”江大山说着,把谢五的腿抬起来放在自己腿上,好让谢五能睡得舒服一点。这么个大个子,就坐着张椅子睡觉,其实也不会多舒服。阿志与阿信也挤在一起,笼着厚衣服,烤着火很快就睡着了。半夜里,只有谢三伯醒来往火堆上加了一些柴禾,其他人睡得死死的,他把搭在江大山腿上的谢五双腿移到自己腿上来,让江大山轻松一些。歇了一夜后,五个人精神体力都恢复得不错。吃过早饭一行人才往家赶。这次,多了三马,基本上每人都马骑了,不用靠大家步行了,也不用负重了。江大山带着阿志,谢五带上了阿信。谢三伯独自骑着一马,还牵着两匹驮满了东西的马,甚至他自己骑的马上也驮了不少东西。五人五马快速的在山野里飞奔起来。因为一直在下小雨,他们中途也不敢歇,希望今天能一口气跑到家。所以大家一直赶路,连口水都没停下来喝过。就算这样,天快黑了,才到小山坡附近,穿过已经被雨水淹没的小路。天色就完全黑下来了。谢五建议直接摸黑赶路,因为这几天都是白天下雨,晚上反而没下。再在外面过一夜,又得搭过夜的窝蓬,明天白天又得淋雨,真还不如直接走夜路赶回家。回到家里,热水热茶饭都有,睡觉也不用发愁冷和没地方了,大家也好早点得到休息。“那可要小心了,天黑,可千万不能摔倒了。”谢三伯担心的说。“哎,不要紧,大郎不是弄了几只小竹灯笼吗?点上蜡烛就行了。快拿出来,想个法子笼着,不让它被风吹灭了。”江大山说。他们在下雨前捡好的干柴草已经用完了,湿柴草也无法扎火把了,只得出动蜡烛和灯笼了。五只小灯笼,是大郎在村子里转悠时,孩子们送给他的。灯笼都很小巧,就是平时孩子们玩的小东西,大人顺手编的,并不是拿出去买的,编的没那么好,但哄孩子们玩也不错了。翠竹村的孩子人人都有,他拿点心给孩子们吃,跟孩子们瞎混时,看到这小灯笼可爱,就要了几个回来。是打算给阿毛大宝他们几个小孩子玩的。几个人撕了几块布,把灯笼包上,点亮的灯笼,果然就不怕风吹了。“哎哟,这个好,怎么不多弄几个。”谢五看着点起的灯笼,遗憾的说。虽然蜡烛不太好,灯笼也很小,甚至有的是旧货,但五只小灯笼点起来,还是能给他们提供光明,让他们能在暗夜里赶路。“就是,这和气死风灯也差不多了。”谢三伯说。他也没想到这看似小孩子的玩意儿,居然还能起不小的作用,点着蜡烛之后,提在手中在外面走很方便。当时大郎拿回来的竹灯笼,大家还没放在眼里,只当是给小孩子们的玩具,反正又轻又小,带上也不算什么事。其实翠竹村里还有不少竹制的小孩子玩具,但他们都是些粗枝大叶的男人,当时大家都没想到要给孩子们弄些回来玩。现在想想,还是大郎有眼光随便捡回来的小灯笼,居然能起这么大的作用。江大山也非常后悔的说:“要是知道这么好用。我们干嘛不多弄些回来。而且这些都是小玩意儿,我还在村长家看到过很漂亮的大灯笼呢。”“就是。我也见到过,我们还不如大郎有眼光。”谢三伯也跟着说。“哎,这灯笼拿回去,可不好分啊。这么多孩子,可灯笼只有五个。”谢五的想法果然与大家不同。“就是,有些不够分。”江大山汗颜,生怕孩子们会吵闹起来。谢三伯说:“让大郎分就好了。我看他弄了五个,只怕早就想好了,阿毛阿土大宝平儿小石头,正好五人。一人一个灯笼。”“这样分也行。”江大山和谢五都不在意的说。他俩倒是不约而同的把大郎和辛湖两个人给忘记了。在大家眼里,大郎和辛湖可不能和小屁孩子们相提并论,甚至有些时候,大家已经把他们俩当大人来看了。第86章 分东西看着屋子里堆的大堆东西,刘大娘说:“东西是不少,就不知道大家要的东西,他们都带回来了没有?”辛湖看着大量的竹器,心里也很是怀疑,她觉得好多东西都没带回来。刘大娘看看竹床又摸摸竹椅子,笑道:“哎,他们这回怎么想到弄这些东西回来的?”“很好啊。我喜欢。”辛湖笑道。有了椅子,至少大家不用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了。只不过才十把椅子而已,三家平分也就一家能分三把。还凑不到一桌呢。剩下的一把,估计就要给胡家四口人了。竹床,簸箕估计也会采取一样的分法。“这竹簸箕编的真细密。阿湖,我们不用编这玩意儿了。人家这个可比我们折腾的要好用的多,又轻又密还漂亮。拿来晒粮米,好用的很。”刘大娘拿着簸箕,夸道。她们用芦苇杆只弄出了晒席,晒席只能晒大点的东西,米粮类的可晒不了。“恩,是很好。”辛湖笑道。这东西真和她小时候见过的一模一样,很有亲切感呢。以前奶奶拿簸箕晒小米,很好用。没想到过去了那么多年,还能再次见到这东西。“哎哟,还有两棵小树苗子。”刘大娘惊讶的叫起来,刚才卸东西时没在意,现在她才发现地上还躺着两棵带泥巴的树苗。“我看看,是什么?”辛湖兴奋起来,她能想到,这肯定是果树苗。芦苇村里没发现果树,以后吃个果子都没什么机会,她曾经无意间在大郎面前抱怨过。“好象是柿子树。”刘大娘仔细看了几眼,说。因为连根带泥巴带回来的,这一路上又一直在下雨,树苗子保存的很好,小嫩叶都还绿绿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81qb.com。 铅笔小说手机版:https://m.81q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