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
铅笔小说 >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 第116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6节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江大山却瞪大了眼睛,这与他在邓强身上找到的令牌一模一样。看来他们是一伙人。没想到,这伙人的势力这么大,已经入侵到京都了。大半年过去了,江大山没想到自己还能再遇上这一伙。不过这样一来,他对少年就更加同情了。这少年的身份只怕也不简单。另一边,中年人带着个婢女默默的把自己的人全部堆在一起,也不挖坑,而是直接砍了一大堆柴草就把大家给烧了。少年与中年人商量了一下,过来与江大山他们道了谢,他自称姓赵,又问:“不知恩人准备去哪里?”“我们本来要进京的,就不知道现在还去不去的成?”江大山答。“刚才追杀我们的是兵马司的人。你们怕是进不了京了。这里也不宜久留。如今我没能力报答你们。这块玉佩是我的信物,留给你们了。我们得快点走了。”赵姓少年说完,居然就带着母亲与弟弟的尸体走了。他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处事却十分果断。江大山和谢五,王林都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了,立马返回绵城去找谢公子他们。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有三更。第106章 张村此时的芦苇村, 众人正在搭建房子,眼看着天气冷起来了,地里的活儿也干完了,胡家人当然不能还住在湖边过冬啊。所以就在村子里找了块空地盖新房子。他们把房子选在张家旁边了, 按照村里房子的格局, 也盖了个三间正屋三间灶屋的小院子。木头的框架结构,再加上芦苇与黄泥垒成的厚厚墙壁,比湖边的房子要保暖很多,也牢固很多。只是没有砖,大家也不会砌火炕, 是个问题。火炕要用的砖,总不能象搭灶台一样, 随意找些石块,再混和有粘性的黄泥巴砌。“没有火炕,冬天会很冷, 怎么办?”大郎说。“就是, 这里冬天很冷的, 天天都得烧炕。”谢三伯也说。“不怕的。我们多备些柴, 冬天就烧火盆。”胡大哥说。他们家以前也没用过火炕, 冬天太冷的时候, 也是要烤火的,在屋子里烧两个火盆,也会暖和很多。既然胡大哥这么说了,大家也就不在纠结火炕的事情了。胡家的房子盖好了, 大家又帮江大山盖房子,好让他一回来就有新房子住,就在大郎家隔壁,正好还有空地。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总算把两座小院子盖起来了。期间,谢三伯又带着大郎几个人出去打了一趟猎,也同样没走远,主要是为了给大家改善生活,毕竟在盖房子呢,村里也得有人手干活。等两座新房子都盖好后,阿信和阿志也有空了。谢三伯这次就准备跑远点了,主要是还想再去买些粮食回来,顺带也要了解一下外面的消息。谢公子他们走后,一点儿消息也没有。他心里也很担心。决定好要出去后,大郎问:“这次你要不要跟着去的?”“我不去了,你还是带他们往这边走吧。”辛湖指了指当初他们救回小石头一家的那条路。她懒得去了,一来家里四个孩子,确实需要人照顾。二来,出去一趟累死个人,还很有可能没什么收获。如果能去个大城镇,随便逛逛,她还蛮有兴趣。现在一想到翠竹村那边的小集市,她就没兴趣了,宁愿呆在家里。“恩。是准备去看看。我想把刘大娘也带上。”大郎点头,毕竟往这边走,前面是有州县的,虽然不敢确定有多远,但总要试试,要不然,光靠去翠竹村那边,恐怕是换不回来什么粮食的。最重要的是,家家户户都没多少盐了。那条路,刘大娘说不定比他还熟一些。“对的,把刘大娘带上。”辛湖也觉得那条路是当初刘大娘她们走过的路,刘大娘多多少少要了解那附近的情况。“要给你带些什么回来吗?”大郎又问。辛湖想了想,脑子中一下子闪过很多种东西,可最终只说:“买多点草纸吧。”别的她都能忍,上厕所没草纸不能忍。上次买的,都快用完了,这还是非常省的在用。有时候,她看着芦苇就会想,要是自己会造纸多好啊。谢三伯刘大娘带着大郎,阿信和阿志五人走后,剩下的人开始找地方挖地,趁着现在天气还好,先把地挖出来,明年春播时,就不用太忙乱了。挖地的同时,大家也顺手把附近芦苇割倒晒着,准备搬回去烧。“今天冬天可得多准备些柴草了,不然又得象去年一样,大雪的天还得出去砍柴。”谢姝儿说。“就是,冬天我们就猫在屋子里做点针线活,多好。”张婶婶也说。陈家要做的针线活可不少,这个冬天,她们有得忙了。刘大娘一走,家里的活就全靠她了,她只得把小初八扔给小石头与平儿照顾了。“等大郎他们回来了,还得去多砍柴粗树枝回来,光靠烧芦苇杆可不行。”辛湖说。虽然芦苇杆足够多,但是还是粗树枝经烧些。她决定,今天要在下雪之前,把院子里堆满柴草,再也不想大冷天的出去砍柴了。那实在是太遭罪了。“那是。”大家都点头。大郎他们这一去,就是半个月了,而谢公子他们更是一点儿音讯也没有。就在大家等的心急,恨不得出去找他们时,他们居然结伴回村了。整个芦苇村沸腾起来。特别是谢家人,因为谢公子不仅带回了谢管家等人,还带回了谢老夫人的兄弟一家子。更加带回了大量的物质,还有十几匹马。“咦,舅舅呢?”辛湖在人群中看了一眼,没看到江大山。“你舅舅与谢五他们与我们分开走的,不知道他们几时回来呢。”谢公子说。“哦。”辛湖点点头。没想到他们居然分开了。“你们是怎么碰到一起的?”辛湖又问大郎。大郎笑道:“说来话长,我等会儿告诉你。这次出门收获不错,刘大娘还找到了他们的同伴呢。”辛湖早就看到刘大娘带了个姑娘回来,这才知道不是路上救的,根本就是自己人呢。安顿好大家伙儿,大郎才告诉辛湖他们这一路的事情。原来,大郎他们五个人离家好几天了,没有找到大郎记忆中的城郭。刘大娘也完全搞不清楚路了。山路七弯八折的,还有不少的岔道。当时又在逃命,她不记得也正常。就在他们准备无功而返时遇上了张家村的人。张家村的人就是张婶婶的几家陪房,当时他们保护着小石头的爹与爷爷奶奶,与张婶婶他们走散了。为了找到张婶婶,这些人一直停留在附近,就和大郎他们一样,慢慢就安顿下来了。张家村的人先认出了刘大娘,然后由张家村的人带他们去了附近的小集市,买回了一些东西。并且,刘大娘还带了个叫张禾的十二三岁的姑娘回来当帮手。“张婶婶的陪房家人,比小石头的爹更象是亲人。”辛湖叹道。“就是。所以刘大娘很生气,不过这事我们就当成不知道了。看张婶婶自己怎么做吧?”大郎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81qb.com。 铅笔小说手机版:https://m.81q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