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
铅笔小说 >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 第20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2节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见到这一块块整齐的农田,与在田里认真干活的兵士们,还以为自己回到了芦苇村呢,虽然芦苇村没这么多的田。“怎么样,本王的这个农庄不错吧?等秋收后,就能吃上自己种的新粮了。”燕王笑道。他其实是不乐意剥削本地乡民的,所以选择了自己种田。“王爷,这样很好啊。”大郎由衷的赞叹道。燕王这个办法真的很好,既让这些闲置的人手有活儿可干了,又能创收一笔,而且还能完全不受制于本地势力。燕王能自给自足了,根本就不会在意本地的收入,虽然这里的一切都是他的,但想要完全整顿过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同时他也可以拿自己的农庄收成来衡量本地的田赋税收情况。可谓一举多得,难怪燕王开心了。“点心铺子我已经选好了地方,也粗粗的翻修过了。剩下的事情就靠你来办了。”燕王疲惫的说。他最近快忙死了,又得关注燕王府的建造,又得关注三个女人的身体,又得关注农田等等,简直比打仗还累。不过还好,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他相信,明年就会好过多了。毕竟想要在一个新的地方经营,是得花费不少时间与心血。“王爷您放心吧,这事儿我自会办得妥妥当当的。”大郎说。燕王欣慰的笑了笑,说:“也不是那么急,你们先安生歇几日吧,这一路奔波劳累的,该好好把身子养好才行。”“这是当然,就是我不要休息,马姑姑他们几个女人也得休息啊。”大郎笑道。幸好燕王准备的这个点心铺子,位置极大,有个大院子,后面还有两个单独的小院子,正好大郎与他带来的四个人,都有地方住了。他们就直接住进了铺子后面的靠左边的小院子里。小院子里面稍微做了点隔断,他与自己的长随大有住在一起,马姑姑带着二个女孩子住在一起。他们五个人,都各自有自己的房间,后院还有单独的灶房,供他们做饭吃。马姑姑满意的说:“这里条件还不错啊。这个小院子足够住一大家子人了。”“可不是,以后我们这里还得找两个下人回来呢。”大郎笑道。他们这一家五口,虽然有三个下人,但是打理内务、粗使、煮饭洗衣的下个仆妇却一个也没有,虽然暂时可以自己动手,但时间长了,肯定是不行的。马姑姑与两个女孩子,茶花与荷花即要跟着马姑姑做点心,还得照顾马姑姑的日常生活,有的忙了。大有得跟着大郎跑进跑出,也没空管家里的活儿。所以他打算等稳定下来后,就去买三四个仆妇来使唤。右边的小院子,留了两间房空着,留等安置点心铺子开起来后的跑堂伙计们住。而他带回来的的大量精贵货物,自然也先堆积在这个院子里了。随后大郎找赵甲弄了几个人过来,在两座小院与前面门铺中间的大空院子里搭了个顶蓬,暂时把竹器等物不怕风吹雨淋的货物,安置下来了。歇了三天之后,马姑姑缓过来了,其他的三个年轻人身体素质都挺好的,很快就活蹦乱跳了。然后,大郎就开始布置点心铺子了。燕王看着他们带回来的这些货物,笑道:“有心了,这些东西,我们还得开个竹器铺子绸缎铺子才行啊。”“有空的铺子吗?”大郎问。“其实街上空铺子多的是,你去买两个大点的吧。也不用这么急,慢慢来吧,先让点心铺子试试水,看看本地人的购买能力吧。”燕王说。“行。”大郎点头。这事儿还是他出面比较好,毕竟燕王不好直接出面做生意。等点心铺子布置好之后,开业的这天,燕王特意的让陈华带了一帮子人过来给大郎祝贺开业。新鲜刚出炉的点心,香气扑鼻,再加上陈华的现身,立马就让凉平府的大小官员以及富豪权贵家族等注意上了。点心味道确实好,并且还挂上了天下一绝的牌匾,自然还得宣扬一翻,京城的天下一绝是皇帝亲自书写的。天下一绝的点心,早就在京城引起了轰动。知府大人们也纷纷派了自己的管事们来买点心。虽然第一天,做的特别的多,但架不住陈华带来的人多啊,并且与大郎同行的那些人早就宣传过有多么好吃了,这会儿,不管是吃过的还是没尝过的,自然都抢着要买。可把大郎他们一家五口人忙疯了,还不算铺子里燕王扔过来的三个帮工,一个在灶房里打杂,比如和面等。一个在专管炉灶,加柴伙的。外面还有两个伙计,大郎暂时当掌柜的,在收银子记帐等。一天下来,从天未亮到天完全黑下来了,大家全都累得提不起脚了,还有客人要来买点心。“请明天早上再来吧,我们收工了。”大郎笑道。“就不能再做点吗?”有人叫道。“开业三天大酬宾,连续三天我们都会多做些的,今天已经超量了,往后我们还得限购呢。”大郎解释道。这是学的辛湖的做法,生意太好,也不能一昧的多做多卖。一来人手有限,二来也得让客人吃个欠着。“限购?”有人惊讶的问道,完全不相信还有做生意的,居然不想卖太多。“是啊,过了这三天,以后每天都定量做多少,做完规定的量就不做了。”大郎说。“不会吧,难道你这是怕生意太好了吗?”有人一说,众人也跟着起哄了。“是啊,你们是没去过京城,京城的天下一绝,每天天不亮还没开铺子,就有人排着队在门口了。每天都是卖完就关门。从来不做多的。做不出来啊,点心师父也得休息。不能让他们太累了。”大郎继续说。大有顺着大郎的话说:“咱们家京城里的天下一绝,可是皇帝亲自写的牌子呢。宫中要吃都得安排人过来买。而且每个人还规定每样点心只能买一斤呢。”这话自然令一些有京里关系的人,立马写了信去过问此事了。同时也果然吸引了众人的眼球,第二天一大早,果然有些人早早等着了。而这一天,陈华依旧又安排了三十个人过来吃点心。只不过,他自己没来。同时还交待了,一定要给他带两个芝麻饼回去。而燕王则要求每样点心各带三斤回去,因为他的王妃与侧妃们都有这个需求。三个女人病了好长一段时间,一直没什么味口,昨儿吃了天下一绝的点心后,味口都变好了,所以都派了管事妈妈来求燕王,还想再要些点心。所以,陈华安排的三十人与他人混杂在一起排着队,一下子就排了一条长长的队伍。引得一些不知情的民众们,纷纷寻问这里出了什么事情。连续三天,果然天下一绝就在凉平府打出了名声。吃过的人,都叫好,没有一个人认为不好吃的,虽然大家格有所好,但整体来说,五样点心都买得极好,销量虽然比不上京城,但马姑姑他们做出来的量也比不上京城。总之,大家都很满意。而大郎也严格的执行了,每天限量这个规定,和辛湖一样,也弄了五六十个牌子,每个凭号牌来买,多的根本就没有。一个月后,凉平府的人都知道天下一绝的点心好吃了。自然也有人开如私下算他每天能赚多少银子了。这么好的生意,在整个凉平府还是独一份,当然了这首先得归功于点心确实是没有另外的人会做。就算有人眼红,也不敢惹大郎的后台燕王啊。点心铺子试水成功后,大郎把铺子交给燕王的人了,自己开始着手竹器铺子与绸缎铺子的布置与规划了。点心铺子交出后,大郎给辛湖写了他们分开后的第一封信,信中自然是着重介绍点心铺子的成功。然后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只是这种思念完全是以教训的口吻而写的,比如问平儿,大宝和阿毛有没有好好读书,有没有好好帮辛湖做事等等。看得辛湖直皱眉头,暗叹自己这一辈子完全不能指望这家伙,能给自己说几句甜言蜜语了。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左下眼皮抽动了一整天了,好不舒服。有人建议我贴点白纸在眼皮上,有人知道是为什么吗?第181章 回来忙碌起来日子总是过得极快。马上就又到了秋收时节, 燕王的农庄果然收成极好,而他的燕王府也已经建得七七八八了。农庄也盖起了一排一排的新屋子, 从住在知府衙门,别院等地的人中, 各自抽了些人过来, 足足有的三百多号人全安排到农庄来了。而在营地的一千人,包括原有的近千人,也都在丁千户的带领下, 开荒垦田, 也弄出了极大的两块农田, 种的庄稼足够养活他们自己了。大家的日子好过了, 对赵千户自然就更加信服了。营地以前也种田, 但不过是能种些蔬菜,和少量的粮食, 补贴一下罢了,经常有吃不饱的时候。现在可是顿顿能吃饱肚子, 赵千户还经常带手下的精兵去大山里打猎, 去下河打鱼,隔三岔五的能让兵丁们吃顿肉,沾些荤腥。兵丁们的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了,自然而然的就越发听赵千户的话了。这次秋收后,知府大人很老实,没敢搞鬼,直接把所有收上来的税赋直接交给燕王了, 燕王的粮仓一下子就满,根本就吃不完。所以,他让大郎再进京一趟,一来得补些货物了,二来也得带点粮食去送给皇帝当年礼。朝廷少了凉平府的税收,他这个做儿子又没银子,却不得不给皇帝老子送年节礼,所以干脆拖了两车粮食进京了。因此,燕王送给皇帝和太子的年节礼就是最普通的东西。皇帝收到燕王的年节礼,简直是哭笑不得。不过当他知道儿子居然开了五百多亩荒地自己去种田了,心里也非常内疚。燕王从小到大就没一天是在享受,以前打了几年的仗,现在又去种田了。因为不种,怕自己饿肚子,燕王年前到达凉平府,没地方住,没菜吃的事情,他当然早就知道了。这会儿,皇帝不由得又是难受又是自豪。因为他很明白,这个儿子真是个有本领的人,没吃的没地方住,也能硬生生的挺过来了还不说,还能自己开荒种田,养起那么多人,并没有去盘剥当地的老百姓。可见,燕王无论在哪里,都能活得好好的。大郎的回归,最高兴的要属于陈家人了。他们可不管皇帝心里是如何的纠结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81qb.com。 铅笔小说手机版:https://m.81q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