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
铅笔小说 >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 第1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节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唉,别说呢,这汤还真不错。”刘大娘先尝了一口,笑眯眯的说。“那是,阿湖的厨艺不错。”大郎笑道,心里却在说,今天的莲藕汤放的咸肉可比平日里要多了一些,这汤确实格外好吃些。辛湖听到厨艺二字,差点笑起来,心里暗想到,在这里还需要什么厨艺啊,她那十八般武艺根本就无法施展开来呢。就这啥都没有,连粮食都不够吃的,厨艺再好,有什么用啊。还不是天天除了菜粥,就是菜粥啊。区别不过在于,粥里面米放得多不多,有没有咸肉罢了。就这活儿,她七岁就会干了。现在,平儿和大郎与一样能煮,煮出来的味道也差不了多少。不过今天这莲藕汤,确实多放了几块咸肉,这些肉是刘大娘给的,辛湖也就格外大方些。要是他们自己家,辛湖是舍不得放这么多肉的,肯定要留几块出来下顿再吃。毕竟,家里就那么点肉,得细水长流着,慢慢吃啊。要不然,几天吃完,后面就见不到一点儿油荤了。刘大娘还是先侍候小石头的娘喝了一碗,才自己匆匆忙忙的喝了一碗,就去干活了。赶在太阳落山之前,他们几个把院子里的荒草,草草收拾了一遍。厨房完全没时间收拾了。天就只剩下一丝微光了。“今天先到这里了,明在再弄吧。”大郎见刘大娘还意犹未尽的样子,提醒她。他这可没有油灯,不能摸黑干活,一向都是天一黑就上了炕。“是了,是了。晚上我去煮饭。你们歇会儿。”刘大娘抬头看了看天色,说。这忙碌起来,时间就是过得快,好象一眨眼似的,就天快黑了。既然刘大娘主动要做饭,辛湖也没说什么,不过也到灶房去帮着烧火。昏暗的灶房里,只有灶里有火光冒出来,带来了一丝光明。大家伙挤在灶房里,大郎打了热水,先给大宝洗手脸和泡脚,只等吃完晚饭就可以把他丢在炕上睡觉了。今天大家忙碌了一天,也忘记让大宝歇午觉了。这会儿孩子已经连打了好几个呵欠呢。大宝洗完,平儿也洗了,大郎顺便帮小石头也洗了。他自己却抱了几捆柴去烧炕,连带着又给张婶婶睡的房间添了一把枯树枝。刘大娘原本是想弄点丰盛的晚餐的,耐何这家里实在是没什么东西,就连最基本的调味品也不齐全,总共就一小碗盐和一小碗大酱放在灶头,连油也没有。她只得象辛湖那样,又煮了一锅白菜萝卜加了咸肉的稠粥。不过,她们带的咸肉有二十来斤,眼下还够吃,所以就多切了几小块肉放进粥里煮了,这样的粥比早上辛湖煮的粥就更加香了,而且米也放得多一点,够大家敞开肚子吃得饱,所以这顿有点迟的晚餐,吃得大家都满足的很。辛湖他们几个孩子,也难得的象今天这样放开了吃。第二天,同样的也忙碌了一整天,总算帮刘大娘把整个院子和灶房收拾好了。大家伙忙碌了两整天,但吃的却比平时好的多,又多了点油水,虽然累了些,但大家都很满足。刘大娘也只整理了一间房出来,一家人一起睡,另一间房则放了他们带来的行李和粮食。足足有七个大包,除了三人的换洗衣服还有一些小婴儿的衣服,粮食也有两大包,外加几包精细的点心与一些糖,盐,药丸,咸肉条等,算起来,可比大郎一家子的物质要丰富的多。最起码,他们这一家暂时不缺粮,衣服被子也不缺。还要一些大郎家根本就没有的高级货。这个家,也和大郎他们家一样,还捡出些可用的日用品,比如断腿的桌子和凳子,有缺口的碗和陶罐,坛子等。至于,旧竹筐子,旧篮子等物也有几个还能勉强使,最好的要算是一只半新的大木盆了。但连打水的木桶却没有。大郎就把家里那只缺了半块木板的小桶送给刘大娘了。好在刘大娘还带了两只小铜盆,洗脸的盆还是不缺的。这么一安置好,就算齐活了。看着这个比以前下人们住的屋子都不如的新家,刘大娘把小石头的娘扶了过来,说:“小姐,眼下,我们得先在这里安下家来了。等开春后,再做打算。这里条件虽说简陋了些,但也勉强能凑和。”“恩。能有个落脚的屋子,也算是老天开眼了。要不然,我们只怕得冻死在野地里呢。”张婶婶打量着已经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房间,叹息道。“就是这个理。他们那一家子四个孩子,可比我们的日子难过多了。人家能过得下去,我们也过得下去。”刘大娘乐呵呵的给自己主子打气。“对啊。把我们带的细点心,分一点给那几个孩子吧。让他们尝个鲜吧。粮食怕是我们自己也不够吃吧?”张婶婶说着,就躺下了。“是啊,粮食我们也不够吃,不过我也做主把米面各分了十多斤给他们,让他们有点子细粮吃吃。”刘大娘也跟着叹息起来。“很是应该分给他们一些的。以后也让小石头跟着他们一起干活,多少也能帮你打个下手,这天越发冷了,柴草要多备些才好啊。”张婶婶又说。“我晓得了,小石头这两天也捡了几筐子柴草呢。”刘大娘说自己小少爷来了,心里一酸,想着自己家精贵的小少爷,这两天也能象模象样的捡柴草了,就觉得难受。不过,再想想人家那两三岁的娃儿都在捡柴草,又狠下心来了。而且家里总共就收拾院子得到的几捆草,确实需要打柴,光靠她一个人也难,多小石头帮手,一天也能多捡几筐子柴草。第20章 多多砍柴且不提刘大娘家的事,辛湖与大郎这也谈论柴草的事情,因为他们家院子里原先存下来的大半茅草,这两天,被马儿吃了一些,再滚着睡了睡,居然就剩下那么一小半儿了。现在不仅是刘大娘家缺柴草,就连他们家也缺得很呢。而且他们以前打的柴草都是以茅草和芦苇,枯树枝,落叶为主,都是不经烧的柴草,消耗的快。而且现在还多了三匹马,柴草的缺口一下子就增加了不少。“明天开始,我们也得多打点柴草了。”大郎叹道。怎么好象有干不完的活儿一样,天天忙得连轴转,得不到休息。“是的,不如我们明天去砍些粗点的树枝回来。经烧些。”辛湖提议。“恩,确实应当多弄些粗树枝了。”大郎点点头,说。第二天,一大早的辛湖才起床,正准备煮粥,刘大娘就派了小石头过来,叫道:“姐姐。我娘让我来叫你们去我家吃呢。”“哦,你们家早饭都煮好了吗?”辛湖问。“是啊,熟了,快点来啊。”小石头说着,先回去了。大郎见状,就说:“去吧,把大宝叫起来。”于是,一家四口就过来了,左不过是十几米远的距离,一家人很快就到了。刘大娘乐呵呵的说:“这一顿,就算是我们新家落成了。”她原本是想请辛湖他们吃晚餐的,但想着大家都忙,干脆就吃早饭吧。反正,家里也没什么好东西,不过是多煮了几块肉罢了。刘大娘擀了面,煮了一锅手工面,弄了个咸肉炒大白菜,满满几碗菜,吃得大家满嘴是油,而净白面做的面条,也格外好吃,连大宝也吃了一满碗呢。昨儿,大郎已经告诉过刘大娘,“白菜萝卜,地里有不少,你们要吃就自己去挖,塘里莲藕也多,随便挖,反正我们这里就几口人,吃不完。”吃完饭,辛湖一家和刘大娘,小石头都去打柴。小的就在附近捡枯枝落叶,大的就到远处去,辛湖和大郎还带了一张凳子,拿着砍刀,拖着筐子,顺带把三匹马也牵出来了。让它们自己找吃的,也是带出来放风。刘大娘见状,也把两匹马带出来了,跟他俩一路。三个人骑着马,到远处的小山坡上去砍柴。这野外就格外冷一些,草上也都有一层白白的冻霜,在阳光的照射下,还闪着光呢。天色还早,地下的湿气很足,一开始,大家就在路边上砍,不敢往里面走,怕把鞋打湿了。但这一回大家都选了些粗壮的树枝下手,也不管是活的还是枯的,把能砍到的都砍下来,反正这里树木多,不怕砍枝。一些歪歪扭扭的不会成材的小树,与灌木也成了他们下手的对象。三个人两把砍刀,轮换着砍了个把时辰,他们走过的地上就留下来一片树枝。“今天差不多,我们歇会儿,先把树枝砍成一截一截的,再弄回去。”刘大娘摸了把额头的汗,说。她是个大人,而且是干惯了活计的,平时又练武,都觉得累了,辛湖和大郎就更觉得累了,听好一说,也都不砍了,坐下来喘气。歇了一会儿,喝了几口水。几个人又开始轮换着砍,粗大的树枝就直接拿砍刀砍成一段一段的,弄得整整齐齐,再就地取材,拿有韧性的树枝皮或者藤条扎成捆。一捆一捆的往马身上放,小些的就直接放在筐子里。结果,全部收拾好,才发现,他们砍的柴不够多,五匹马根本就驮不满,还有两匹马是空着呢。“我们再砍点吧。现在林里也该干了,我们往里走吧。”辛湖说。大郎点点头,和刘大娘捡了石头把砍柴刀打磨了几下,进了林子又开始砍,又砍了个把时辰,累得手都快抬不起来了,才停了手。最后回家的时候,每马匹马身上都驮着好几捆柴。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刘大娘笑道:“照今天的速度,我们再砍三天,这个冬天的柴应当够了吧。对了,你们这个地,冬天最冷有多冷,冷好长时间?”对于这个问题,大郎在记忆中找了半天,才说:“反正得三四个月吧,再冷点就得下大雪了,我们一向都不出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81qb.com。 铅笔小说手机版:https://m.81q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