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
铅笔小说 >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 第4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节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

差不多割了一个半时辰,大郎就放下镰刀,说:“今天就割这么多吧。明天你们再来,往后天天来也可以。”谢家二人意犹未尽,听了他的话却也没多说什么,三人捆好芦苇,打道回家。三人三马,大郎和谢公子共乘一马,腾出一马上,绑上了他们割的十几捆芦苇,还掉大郎家的五捆,将将够谢家人烧两三天而已。这其中还有一些是大郎割的。谢公子对这点儿劳动成果,很不满意。谢五更是羞得满脸通红。他俩完全没想到自己两个大男人,干这点活儿,还不如个孩子。只是等他们回到家,还更受打击呢。原来青儿和姝儿收拾屋子更慢,要不是辛湖和刘大娘过来帮了会儿忙,大半天,她俩只怕连个巴掌大的地方也弄不出来了。四个女性忙碌了小半天,只不过把堂屋的后门打开了,把院子中间的那条不过两尺宽的路弄出来了。院子里满是荒草,又是厚厚的积雪,想要收拾出来,真心不容易。谢公子把芦苇搬进来,只好直接扔在堂屋里了。他看着院子,愁得直皱眉。这可是个大工程啊,光是铲雪就得花不少时间,更别提把那些荒草清理干净。所以,第二天,他和谢五谢姝儿早早就起来了,在院子里铲雪。吃过早饭,谢公子又去大郎家借马和镰刀,带上谢五两人匆匆出门去割芦苇。在辛湖和刘大娘的帮助下,白天,青儿和姝儿总算把灶房打开了,整理出烧饭的那间屋。整个村三户人家,都是一样的格局,正屋三间,灶房屋三间。只不过,谢家人住的这户,灶房屋起得更大些,比大郎家和刘大娘家的都大些,擦洗干净就花了大半天时间。不过,多少有些收获,灶房里还剩下些家什,比如有豁口的粗瓷碗,坛坛罐罐,缺胳膊断腿的小板凳小方桌,小竹篮子等等。众人也舍不得丢,全拉到池塘边去仔细刷洗,挑捡出可用的,又拿回来了。一连在谢家忙了五天,总算把这屋子整体收拾出来了。最让谢家人高兴的是,后面的灶房,最左边的那间居然也盘了火炕,也不知道住过人没有,那炕上还放着几个坛坛罐罐,两把镰刀一对大篮子两只大筐子两个新的小木盆子。这些东西都是有用的,显然是人家准备拿走的,都收拾的好好的,装在两只大筐子里,不知怎的最后却没有带走。当天,谢三和谢五就搬进这间小屋住了。谢公子和青儿年轻的夫妻,总不好老是分开睡。两个下人一搬走,谢夫人就让儿媳搬过去和儿子住了,还要帮她带着孙子睡。“我们自己带吧,夜里怕阿土吵着您和姝儿睡觉了。”青儿不好意思的说。“没事的。我老了觉轻,这几天你们也累坏了,好好休息休息。我可是想先在这里安家呢。等明年开春后,让谢五和谢三先上京去打探打探,搞清楚了再回去。你们俩趁机给我再多添个孙儿才是正经事呢。”谢老夫人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娘,您这是认真的?”谢公子和谢姝儿都惊讶的问道。“恩,他们不是巴不得我们死吗,我偏偏就要好好的活着,还要一大家子,风风光光的回去。谢府的一切,本就该是我儿的。”谢老夫人说。见儿女们都不说话,谢老夫人又说:“我本不想争,一步步退让,但人家不这样想,却步步紧逼,再不主动出击,怕是我们一家连命都保不住了呢。”“十多年了,也不知道现在谢府是个什么样呢?”谢公子摇摇头,并无把握。离开时,他才九岁。如今已经二十一岁了。记忆中只有那两个令他恨之入骨的人,他还记得清清楚楚。其他的,都记得不真切了。“不急,我们慢慢来。现在是乱世,没个两三年,这些乱象能平复下来吗?这个时候,朝中哪里有空管谢家这些乱事。正事都干不完呢。所以,我们还有时间。”谢老夫人说。谢家两兄妹点点头,各自沉思起来。第45章 好热闹村子里多了一户人家,立马就热闹起来了。安静的小村子,每天一大早,就因为谢家人而活跃起来。谢家人每天都忙的很。他们家缺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没有柴,他们每天要出去砍,没有菜,池塘里的鱼和莲藕也得抽时间去弄点。关键是他们干活却不怎么在行。这些农家活,他们虽然会干,但熟练程度却远不及刘大娘与辛湖大郎他们。现在的一切,他们都还处在摸索期。好多活儿,他们得慢慢学呢。比如,割芦苇吧,谢五和谢公子两个大男人,一天割的还不如辛湖和大郎两个孩子割的多。再比如,打鱼吧,辛湖是随便扔下篓子下去,就能捞上些鱼来,他们俩再加姝儿,努力了半天,弄上来了三五条小鱼小虾。说起挖莲藕来,他们就更不行了。两人不仅弄得满身是稀泥,莲藕更是断成一截截,莲藕孔里弄得满是泥水,极不容易洗干净。所以,他们每天得不停的出门去干活,当然少不了要借铲子,水桶,又或者马等等。最重的是他们家的小阿土,还要过来找大宝和阿毛他们玩。小孩子嘛,都爱找小伙伴玩啊。但人一多,玩闹起来,就不可避免的会打架,抢东西,最后结果就是大家全都哭闹起来。如果三个孩子同时哭闹,简直有股屋顶都要被掀开的感觉。三个小孩子的闹腾出来的动静,威力巨大。一时间,屋子里热闹的象集市似的。江大山和大郎,辛湖三人每每遇到这种时候,就恨不得躲出去。不过,谢老夫对阿土这孩子,教养还是不错的。谢老夫人对他也不是无条件的宠家,该骂的还是要骂。她又喜欢大宝,阿毛,平儿,小石头这几个孩子。所以,每次孩子们哭闹的时候,她都会耐心的哄劝。而且带孩子们玩,她极乐意。一般情况下,都是她在照看着几个孩子们玩闹,还会时不时的给他们讲讲故事。偶尔她还可以和江大山刘大娘说几句话。并不太需要其他人管理孩子们。本来,阿毛和大宝年岁相当,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是很和谐的。但多了个阿土,立马打破了两人之间的和谐。阿土比他俩人稍微小一点,而且不象他俩都是失去了亲生的父母,而且这个过程还相当残忍。所以,阿毛和大宝性格相对要胆小怕事一些,也会看人的脸色一些,而且也不太会找大人们撒娇,闹脾气。平时他俩都很乖。虽然他们还年幼,却已经过早的体会了生活的残忍面,学会了察言观色,知道自己没条件没资格却闹脾气,去撒娇。但阿土却不同,大家虽然都是逃难,但他却一直在亲生父母,祖母,姑姑的精心照顾下生活。他所受的挫折也不外乎是物质上的,所以他要蛮横娇气性任一些,再加上毕竟小了些,还不太懂事。一个不如意他就上手打,要么就是哭闹。那大宝和阿毛再怎么乖,也不过是三岁的小儿,哪里晓得次次忍让他。所以三个孩子,常常打成一团,你推我一把,我打你一拳,甚至抓他一把是常事。要是被打痛了,又或者觉得我受委屈了,孩子们自然就要放声大哭。往往是一个孩子哭了,另外两人也会跟着一起放声大哭起来。关键是,他们三人还时不时得惹上平儿和小石头这两个大点的孩子。这两人虽然六岁多,平时会照顾忍让三个小的。但他们毕竟也还是孩子,受了委屈,又或者被倒霉的打痛了,忍不住也会生气,也会哭闹。三个孩子往往是刚刚打得哭成一团,没多久却偏偏还非要在一起玩。搞得屋子里整天热闹的很。这时候,辛湖就会想,他们家比得上幼儿园了。“这才象小孩子嘛。天天安安静静的,搞得我都以为家里没小娃儿呢。”一开始,江大山还觉得很欣慰,觉得孩子们总算有孩子们的样子了。这证明孩子把心里的害怕痛苦都忘记了。毕竟爱哭闹,爱撒娇是孩子的天性。就连大郎与辛湖也有一样的感觉。平时孩子们太乖太安静了,其实也不是好事。有可能把孩子们养成内向或者懦弱的性子。可是当一天闹两三场,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故事时,江大山不淡定了。实在是三个孩子一起哭,又或者五个孩子一起闹。那声音真是高得,能传出去几里开外呢。大郎与辛湖更是哭笑不得。孩子们受的创伤是好了,但那磨人的劲的成倍的上升。每当一到这个时候,辛湖就避到刘大娘家去了。反正她现在还要好多针线活儿要做呢。“哎哟。真热闹。”谢老夫人笑眯眯的说。她看着孩子们闹,点点儿不耐的都没有,更不觉得这声音这动静太过于闹腾。反而觉得开心的紧。她就怕阿土象儿子一样,小小年纪就一本正经,一点孩童的样子都没有。还不到十岁就得独自撑着门面,一言一行都得小心。她希望孙子能在她和儿子媳妇的照看下,过些无忧无虑的孩童生活。毕竟,只要一回到京里,阿土也不可避免的要学会掩饰自己,去学习算计,整天活在勾心斗角之中。这样的生活,她早就体会透了。“娘,您不要太宠着阿土了。养得他象个小霸王似的。长大了可怎么办?”谢公子说。虽然他在自己家里呆着,但都听到了大郎家传来的闹腾声,其中声音最大的就是他的儿子阿土。一听就知道,这小子又闹事了。他黑着个脸,一阵风似的冲过来,见到老娘这个样子,来不太教训儿子,反倒先把老娘说了一阵。“我哪里光是宠着他啊。”谢老夫人说着,见阿土又想伸手去打大宝,连忙一把拉住他的手,板起脸来,严厉的说:“阿土,怎么又打人。不讲道理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大家都不和坏孩子玩。”谢公子瞪了儿子一眼,对大宝说:“大宝,阿土要是再打你,你就狠狠揍他一顿。他下次就不敢了。”大宝个子可比阿土大,真讲打起架来,阿土可打不过大宝,也打不过阿毛。可阿土却最霸道,最爱动手,几乎所有的架都是因他而起。阿毛和大宝偶尔还会忍让他一下。大宝偷偷看了阿土一眼,又见到江大山正往这边过来,就说:“叔叔,阿土坏孩子,不乖。”众人听了这话,均哄堂大笑起来。“就是,阿土是坏孩子,大宝和阿毛都是乖孩子。等会儿叔叔拿好吃的点心给你们吃,不给阿土吃。”谢公子说。一听到好吃的点心,阿毛和大宝两人都重重的点了点头。他俩可不象阿土,天天都有白面大米吃,还有点心糖果吃。现在他们一家人无论大人孩子,都吃着一个锅里煮出来的饭菜。无外乎是掺了些粗粮的菜粥等。一家子人能搞饱肚子,已经不错了,哪里还能吃得上精细的点心啊。阿土一开始还不在意自己爹说的话。可没过多久,他爹就拿着点心过来了,特意拿了两块给大宝,阿毛,甚至连平儿,小石头也各人得了一块,就是不给他。看着几个人全部都吃得津津有味时,阿土“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81qb.com。 铅笔小说手机版:https://m.81q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