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
铅笔小说 > 北洋新军阀 > 分节阅读 220
字体:      护眼 关灯

分节阅读 220

  北洋新军阀

的防御着,这儿能成为幕末倒幕力量的西南四大强藩,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和公卿化的德川幕府不同,这儿的武士家臣也是保留着武士最彪悍最原始的传统,大殿上,从家督岛津久光,到底下藩士岛津这个那个,三四十号人,全都是地中海式月带头,中间秃了一块,左手侧放刀,虎视眈眈的跪坐在中间。一双双眼睛,犹如老狼盯着羊似得,死死盯着中间。不过在这目光汇聚之下,宋大头非但没有半点窘迫,反倒是老神在在,满是笑意的抱着胳膊。说实话,他还真感谢毛珏派他来出使倭国了,在大明,他是宋矮子,宋大头,可是在这儿,他的身高居然达到了平均身高,甚至在座这些武士,居然还有比他还要矮的,这让宋大军师的虚荣心得到了莫大的满足。人有了底气自信,做什么事儿自然是事半功倍,根本不习惯像他们似得跪坐,抱着个胳膊鹤立鸡群那样站在大殿中间,带着天朝上国的骄傲,宋献策从容不迫的昂然问着。“岛津家主,这已经是第三天了,还没想好吗到底是德川,还是丰臣本使的时间,可是有限的”第二百七十七章霸道袁崇焕说的一语切入中心,战争打的就是人心。只不过人心并不一定要用德政什么的换来,没有统治天下,你再叫嚣你统治的如何如何仁慈,怎么给民众减租,怎么给领主加田都没用,没人会脑袋抽根筋,跟着你去闹。还好,几千年前华夏的老祖宗已经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与王道同行的,可还有霸道现在宋献策就够霸道,抱着个胳膊,站在倭国一国大名的面前,带着轻蔑让他选择,非你即我可偏偏岛津家不敢无视来自东江的霸道,就在今年初,就算是幕府竭力掩饰,那个一道打到江户城下,还是震撼了天下大名,那个打着三五桐纹,曾经真正终结了乱世,又带着倭人头一次如此深入的杀入亚洲,打的李氏朝鲜差点亡国的家族又回来了如今的丰臣家主是谁大名们还不知道,可丰臣秀吉什么手段他们可知道的一清二楚,纵横关东百年的北条家就是在他手中灭亡的,战争中灭亡的家族更是数不胜数,当年的岛津家更是曾被征服过,那份余威,就让人战栗不已。而且不管丰臣家与东江啥关系,毛珏也表现出了足够强悍的实力,足够让岛津家抱头鼠窜的实力,就算宋献策这在大堂上如此无礼,按着膝盖坐在军凳上,一手还拿着军扇的家督岛津纲贵,大佬岛津光久一个个还是不敢有丝毫怒色,反倒是丝丝的直抽气,跟牙疼似得。不过,那头德川幕府也实在是得罪不起,人家才是真正的天下人,好不容易在关原大战中保住领地,两强相争,如今岛津家还不想站队,被宋献策逼得没办法了,许久,岛津光久才无奈的清了清嗓子。“的确,我岛津家曾经是臣服在丰臣家麾下的,可在关原大战,岛津家对丰臣家的恩情已经报答过了,如今岛津贫弱,只想守好一方氏族就好了,当太阁重临大阪,呼啸天下时候,我岛津家定然第一个奔赴朝见”“哦关原大战出兵三千五,而且从始到总都是个防守状态,你们岛津家自有岛津家的进退之法,这就是你们报答的丰臣家恩情呵”“我岛津家三千将士全都战死在了关原连我族大将,我父岛津丰久也战死沙场”“呵,人饿了的时候,一点馊饭都不舍的,等人饱了的时候,却是鸡鸭鱼肉向前捧,真有道理”面对宋献策的讥讽,岛津大佬光久终于是有了点武士的血性,愤而出声,可旋即,宋献策冷笑着的话语,却是让这些岛津武士又是禁不住噎了一下。可讽刺还是小的,接下来他的话,又是让这些矮子背后禁不住一凉。“大阪之阵时候,岛津家好像出兵三万,以助德川家灭亡丰臣家,这件事可是被丰臣家记录在了骏府书中,既然岛津家还是选择了德川,那么就恕再下打扰了,告退”说着,甩着衣袖,宋献策心头爽翻了天,高冷的就朝门外走去,看着他一晃一晃的大脑袋,还真是把这些岛津家藩士气到了极点,一个叫大久保隆胜的藩士家臣杯的拔刀挑起,指着宋献策背影就咆哮着。“不管什么丰臣家还是东江毛家,让他们尽管来就是了,我岛津家尽管砍下你们的脑袋这鹿儿岛就是你们的坟场”“大久保住口”赶忙张口呵斥住这个失控的家臣,大佬岛津光久又是悲催的在背后一行礼,高声分辨着。“大阪冬之阵我岛津家的确是出兵三万响应,可那也是在德川家康的压迫下,况且我军大将宗恒根本没有带大军进入战场,岛津家手里没有沾染丰臣家的血”“不重要了”回过头,宋献策又是那副气死人不偿命,刁刁的模样,居高临下的伸出手指向大久保隆胜指了指。“他是你们岛津家的家臣吧”“刚刚,他已经代表你们,向丰臣家宣战了”不管是岛津光久还是家督岛津纲贵,都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藩士们更是哗然成一团,在宋献策冷眼观望中,用倭语激烈的争吵着,足足两三分钟,岛津纲贵的军扇猛地向下一挥,这嘈杂方才熄灭。看着目瞪口呆的大久保隆胜,艰难的咽下一口唾沫,这岛津光久终于是无奈的鞠了下躬。“宋特使,请稍后,岛津家会给你一个交代”也终于是不那么装逼,宋献策这货点了点头,旋即走下了廊下,紧接着,这个屋子里又变成了马蜂窝。差不多十分钟,宋献策再一次被请到了岛津阁中,这一次,刚刚对他咆哮的岛津武士是再也开不了口了,刚刚还虎视汹汹叫嚣的大久保宗胜如今就剩下个脑袋,被盛放在盘子里,屋内还有着一股子浓郁的血腥味道,还是一手扶着膝盖,一手举着军扇,岛津纲贵凝重的望着自己不说话,另一头的岛津光久则是满脑门汗水,深深的一鞠躬,见此,本来就不客气的宋献策自然是更加不客气,几乎是命令一般的喝道。“来年二月,丰臣家将携东江大军讨伐罪臣府内藩以及延冈藩,二月十二,日向国,丰臣家希望见到岛津家的大军”“遵命”岛津纲贵还是没说话,应答的是岛津光久,作为分家,看样子被逼无奈下,岛津家也是学前田家那样分开下注了,一应事物又岛津光久这个分家来承担,如果要是丰臣家重新崛起,他这个分家也跟着在萨摩藩崛起了,取代岛津纲贵成为新的宗家,可要是毛珏败了,丰臣家没有重新立住脚,幕府问罪,则把岛津光久交出去或者勒令他切腹,萨摩藩受到一定惩罚,却还是可以保全。十足的墙头草,可也真是无奈之举,没办法,毛珏太强了,任何一家九州大名都不是他的对手,而此时,毛利家造反,扼守住了本州岛联系九州的长门,周防二国,像去年那样幕府组织大规模九州讨伐队来援助九州大名,几乎是不可能,这期间,九州各大名就得单独面对东江军冰冷的刺刀。不管谁为天下人,对于这些大名家族,保证家族的流传,保住领地,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但真和毛珏翻脸,岛津家定然成为东江的首要打击目标,真要是被灭了门,那就哭都哭不出来了。此时丰臣家虽然风头正盛,可毕竟还是空架子,把赌注与家族投注在他身上,风险明显比在座这些家臣要高出几十倍来,额头上都见了汗,岛津光久是艰难的抱拳一低头。“哈依”鹿儿岛之行算是暂时画上圆满的句号,在这些岛津家臣无比复杂的目光中大摇大摆的出了见橹,坐上了一辆马车,拍着座位下多出来的小箱子,宋大头又是意气风发的吩咐道。“出城,向北进,佐贺城”“小的遵命”这几天也没少被那些倭人家臣孝敬,怀里沉甸甸的,驾车的东江车夫洋溢着一声,高高抡圆了鞭子,马车急促的就像外奔驰了出去。没过两天,九州岛,佐贺藩,佐贺城。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场景,那些剃着月带头,横着武士刀的佐贺藩藩士各个愁眉苦脸的,藩主家督锅岛胜茂更是一张脸严峻到了极点,坐在军凳上,汗珠子不住地向下流淌着。站在人群中央,宋献策这大头也是一模一样的装逼,傲慢的问道。“锅岛家督,想好了吗到底是丰臣,还是德川”人的名,树的影,这毛珏尚且还在济州岛上磨刀霍霍,仅仅凭着一张嘴,宋献策就给他划拉了两万七千多的大军,九州岛上的主要几个大藩如岛津家萨摩藩,锅岛家佐贺藩,黑田家的熊本藩,简直重新有了日本战国时候的气息,整个九州岛各家道路上,都密密麻麻的行进着成队的武士军团,扛着倭式长枪,腰里挎着武士刀,浩浩荡荡的向日向国汇聚了去。这儿,则是两个倒霉蛋的领地,松平家的府内藩还有德川家康女婿,有马直纯的延冈藩,这儿算得上九州岛上德川幕府的核心力量了,除掉他们两家,不仅仅是除掉了两个钉子,更重要的是将本来就对德川家不算太友好的西国大明,绑上套着丰臣家壳子的这辆战车上。说实话,毛珏也不指望他们比南宫山上的毛利家大军强多少,可是决战的时候,能站在自己身后摇旗呐喊,那就够了,东江的军团会用铁与血来坚定这薪头草的决心。崇祯七年一月二十,黑田家的jūn_duì 也从福冈城浩浩荡荡的向南进军了,和别的藩不同,统军的黑田利长是满满的兴奋与战役盎然,他是在上一次长崎之战被俘,早就投靠了毛珏,如今能回到黑田家,重新统领黑田家武士为东江效力,简直是他事业的巅峰点,摩拳擦掌,他是恨不得立马把刀子砍进德川家麾下的大名脖子里。可另一头,十几条倭船又是在福冈藩悄悄的出了海,十几口箱子摞在船舱中,每一口都是珠光宝气的,然而坐在这上面,刚刚高冷遍整个九州岛的东江特使宋大人,却是满脸的悲催,无奈的叹息着。“唉,刚当完爷爷,又的当孙子”那船行进的方向,绕过了战乱中的毛利海域,竟然是一路向北,向幕府深处的腹地行进了过去。第二百七十八章衣带诏号称万世一体,从上古传下来的皇室,倭国天皇世系真的算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从来没被改朝换代过。不过要是说哪个皇室最憋屈,还要属倭国皇室,七百多年,三个幕府,一百多年乱世,几十年南北朝,皇室的大权被剥离殆尽,全国三千多万石的领地,天皇才占有五万石,京都附近不少的土地还属于幕府,尤其是在京都附近的六波罗,幕府还设置着六波罗探题部队,在那儿监视着皇室。德川家康老狐狸还不客气的专门定制了禁中并公家诸法度,从法理上明确规定,天皇家族的使命,就是念经诵佛,延续天照大御神的血脉就行了,说得简单点,活着就行,简直就叫养猪。而且养还是养的瘦猪看看人家大明福王活的什么滋味,再看看自己加个菜都得考虑再三,估计倭国皇室都想哭。这种情况下,皇室接见个“小商贩”,都得偷偷摸摸的。和歌山。别说,穷是穷点,穷人也有穷人的玩法,这皇室行宫玩的也够雅的,边缘的栅栏完全由修剪过的翠竹构成,错落有致又不嫌突兀,几个行宫主要建筑也是廉价的竹楼,青色的屋瓦也全都是一条一条的青竹并成的,翠燕竹,透着一股子古风古韵,也特合宋献策这种闷骚文人的胃口。唯一的问题,太特么冷了就算在东江大舰上,都有个专门的钢铁造煤炉子室,在船底用铅管子联通到各个主要的居住区,水手卧室,兵营,虽然没有后世暖气片面那么暖和,起码能维持着十几二十度的,不至于动手,这儿倒是好,没等宋献策欣赏完,已经给他冻成了孙子。难怪倭人愿意跪坐,正好缩成了一团,整个屋子中间就一个石塘烧着火,把衣服都挡在背后,宋献策缩得跟个土行孙似得,一双手权当烤猪蹄那样往火塘里伸着。烤了五六分钟火,反倒是越烤越冷,再也没有欣赏雪景的心情,宋献策这货嘴里都开始不干不净的嘟囔了起来。可还是没动静,就这么晾着他足足四十多分钟,嘴唇儿都冻白了,一个戴着高帽子,穿着青色长袍子,有点女里女气的老仆人这才匍匐着过来,在门口匍匐着跪在了地上。“宋大人,天皇召见”不得不说,倭人历史上几次学习中国,从唐时候的遣唐使到宋朝的渡种船,连文字中都夹杂着大量的汉字,唯独一项制度没学,那就是太监制度。不过不是啥高尚的理由,完全是技术原因,骟人的技术首先来自于骟畜,倭国除了养少量的牛马,基本上没有畜牧业,技术没引进,自然没衍生出骟人的高级技术来,而且天皇只和摄关五家族通婚,贵女本身就是长时间受到教养,很难出轨,尤其是天皇的位置还没多大含金量,也没人来处心积虑。至于武家,看他们到处收义子的模样,对于血缘的态度也不是那么重,没有市场需求,倭国自然是没发展出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行成产业的宦官产业。说了这么多宦官,宋献策等了这么久,原因就出在这宦官上,就因为到天皇身边卧底太容易,不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81qb.com。 铅笔小说手机版:https://m.81q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