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
铅笔小说 > 附身高顺 > 分节阅读 21
字体:      护眼 关灯

分节阅读 21

  附身高顺

d缓缓说道:“高都尉我匈奴突骑只剩两千六百多骑,力已尽,恐无力出战啊”闻听此言后,呼征、羌渠、于夫罗和呼厨泉等匈奴贵族,都频频点头哀声发言:“恳求都尉怜悯我匈奴部族”看到这一幕,高顺面色不变,还是如往常一般冷峻严肃。他目光看向特意请来的几个部曲和乌桓骑卒。见高顺示意,鲜于德从众人中走出,躬身行礼:“都尉我乌丸鲜于部落内附帝国多年,屡遭鲜卑奴毒害。几日前,我部族有八千多青壮葬身草原。恳请都尉派兵出战,我等乌桓小卒愿意战死沙场”话音还未落下,一名羌人骑卒接过话茬:“我羌人骑卒也有八千多人血染草原,恳请都尉出兵一战”此人名叫马达林,是汉化羌人。马达林身旁,一位身高超过七尺七寸的青年壮汉,也恳求参战再伐和连。此人名叫麴良,字子优,凉州西平人。其父是汉人大族麴氏庶出子,母亲是羌人,是典型的杂胡出生。待诸人都说完,高顺才伸手示意。大帐里顿时鸦雀无声,只有照明用的火把不时间发出“啪啪”的爆裂声。高顺设计的这场会议是在敲打匈奴贵族,和臧旻所说的“以夷制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闻听完众人发言后,老谋深算的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却缓缓闭上双眼,闭目养神起来。“此战必打,而且马上打匈奴突骑为主力负责主攻”高顺扫视了一下在场的几位匈奴贵族,冷冷说道。“高都尉我”闻听此令,呼征忍耐不住大声疾呼。高顺冷眼看着呼征,冷声道:“听说南匈奴带甲十几万,臧将军征召一万突骑却凑不齐。说是被鲜卑奴寇略只能凑齐七千骑卒。而且仅派来一千主力,你们难道准备在帝国疆域里再立一个大匈奴帝国”闻言后,众匈奴贵族都脸色煞白。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忽然站起身来,弯腰躬身给高顺行礼:“匈奴突骑永是大汉帝国爪牙,谨遵高都尉军令行事”说话间,他额头的创口再次崩裂,包扎的白娟都被染红。“出发最后一战,荡平鲜卑奴”高顺骑马站在约七千骑卒的队伍前,挥动手中的马刀下达军令。“哒哒哒”激烈的马蹄声响起,七十道黑色的长剑,在暮色下冲向鲜卑人大营。见此,正在搭设营寨的鲜卑杂胡牧民都大惊失色,惊恐乱叫,“高血虎来了快逃”“怎么可能高血虎发动突袭”接到消息的和连顿时呆如木鸡。至此,他才明白自己被汉军统领高血虎的诱敌之计迷惑了。第四十五章 战役落幕和连慌慌张张来不及穿上盔甲,冲出大帐外大吼:“御敌快御敌”主将一慌,麾下兵卒更是混乱。于是,偌大的鲜卑营寨里乱成一团。有的牧民男丁骑马冲向营寨南门,有的牧民男丁却在收拾自家帐篷准备逃跑。和连带来的四个部落,三万牧民都各自为政,皆没抵抗之心。“杀死鲜卑奴”呼征为首骑,骑马冲向鲜卑大营的南大门,挥刀大吼。“嗖嗖嗖”两千六百多名匈奴突骑,一边朝鲜卑大营冲锋,一边射箭。高顺命郭襄领队,率领一千汉军骑卒攻击鲜卑大营东门;侯成率领一千汉军骑卒攻击鲜卑大营西门;魏续和高窟曲驼率领一千高顺的部曲,从鲜卑大营东西两侧绕行,扑向鲜卑大营的北门。而高顺自己,却率领着一千部曲跟随在匈奴突骑的背后督战。若是有匈奴溃兵逃窜,先送上一箭在说。羌渠杯了,命麾下匈奴突骑死士骑马直接撞向鲜卑大营的木门。万幸是,鲜卑人刚刚扎好营寨,还未来得及布置拒马防守。“轰隆隆”一声巨响之后,鲜卑大营的南门被匈奴死士撞开。战马撞击木门之前,临时从战马上跃起的几位匈奴死士,因为惯性从木栅栏上越过,摔入鲜卑大营里,在地上抽搐着,生还的可能很小了。“杀绝鲜卑奴”匈奴突骑的一干骑卒被眼前的场景激励,像野兽般的咆哮。他们直接从受伤战马的身体上踏过,冲向鲜卑大营之内。鲜卑大营里分为四个区域,中间宽阔的驰道,还未来得及布置拒马。混乱无序的鲜卑牧民,骑在马上朝匈奴突骑射箭。“嗖嗖嗖”一时间,铁箭如雨飞向冲进来的匈奴突骑。“冲过去碾压杀绝鲜卑奴”未成年的于夫罗和呼厨泉悲愤的呐喊。他们在内心深处诅咒着高顺,“该死的汉狗把我们大匈奴人不当人啊该死的鲜卑奴统统都该死”于夫罗化气愤为力量更是一马当先。被高顺逼迫的匈奴人此时完全兽化,像一群凶兽般冲击直奔鲜卑人的中军大帐。“生擒和连都尉有赏”匈奴突骑一边突进,一边像野兽般的咆哮。沿途之上,都是凶狠的撞击、劈砍,像三十道黑色的长剑直刺中军大帐。高顺见此,点了点头,“嗯这才有点匈奴突骑的味道吃我们帝国的,用我们帝国的,也该拿出爪牙的威风来。”他随即传令:“二三子随本都尉冲锋告诉鲜卑奴:投降者生,反抗者死”“哒哒哒”马蹄声疾。高顺领着十道黑色的闪电,冲进了鲜卑大营。“大汉高都尉有令:弃械投降者生,负隅顽抗者死”高顺背后的一千部曲,一边挺进一边用鲜卑话高吼。见高顺的大军攻入大营之后,和连已经感觉不妙。他命令三千亲卫狼骑,跟随自己向鲜卑大营的北门冲去。和连走得匆忙,连中军大帐前的王子马鹿大纛都未来得及带走。当他刚刚冲出大营不久,魏续和高窟曲驼两部骑兵,已经绕过了鲜卑大营,朝大营北门冲锋而来。“魏军候主公有令:我们的任务是守住北门,不让杂胡牧民逃跑”见魏续要驱马追赶和连,高窟曲驼连忙高喊。闻言后,魏续已被热血涨红的脸有些变色,极不情愿的率领麾下部曲绕了一个大弯,又回到鲜卑大营的北门。和高窟曲驼碰面时,魏续还恨恨的瞪了他一眼。“呵呵魏续军候你我要是放跑了杂胡牧民,主公肯定会责罚你的”高窟曲驼舔着脸,给魏续陪笑。魏续还很年轻喜欢热血的冲锋杀敌,但冷静下来后,还是能理解高顺的苦心。这偌大营寨里的杂胡牧民就是鲜卑人的势。汉军若是消灭这些人,鲜卑人的实力会再次受损。“投降否则死”“你居然敢反抗,死”“啊杀死汉狗”匈奴人杀红了眼,一旦遇到持弓的牧民抬手就是一刀。而涌向大营北门的杂胡牧民也不愿束手就擒,和匈奴人对攻起来。当这些丧胆逃窜的牧民冲到北门口,看到魏续和高窟曲驼率领的十队黑甲骑兵时,顿时崩溃了。“饶命啊我是汉人我不是鲜卑奴”他们都慌乱的吼叫。在魏续等人的指挥下,扔掉手中的弓箭从战马上滑下。同样的场景,在鲜卑大营的东门和西门同样上演。时间不久,整个鲜卑大营里安静了下来。除了伤兵的哀嚎声和受伤战马的嘶鸣声。“呼征、羌渠、于夫罗等,你们率部在大营外警戒,防止鲜卑奴领军反扑”高顺在宋宪的陪伴下,驱马至大营的中军大帐处,对匈奴贵族们下达军令。呼征热血已冷情绪恢复。他和几位匈奴贵族一起,率领着一千一百多名幸存的匈奴突骑离开鲜卑大营。一场恶战,匈奴人阵亡一千多人,重伤残废几百人,算彻底势微了。“汉狗不是好人难怪鲜卑奴称呼他高血虎他就是个屠夫哼”于夫罗一边走,一边在羌渠的耳边嘀咕。“啪”的一声,羌渠猛然抽了他一马鞭。“蠢货高都尉是汉人之虎万人敌还敢乱说”羌渠怒斥道。在匈奴人带着怨气和畏惧之心巡逻的时候,高顺在部曲的护卫下,走进大营里的一个部落营寨。一位头发花白身穿胡人服饰五旬老者,立即跪倒给高顺行礼,“小老儿王艮叩见将军”“你们部落如此平静安详。为何不逃窜”见此,高顺好奇的问。伏地不起的王艮答:“部落之众都是我王家族人,精通铁匠和木匠。草原霸主都离不开我们”“为何从贼”“苛政猛于虎也”“混账为敌人效力是汉奸从此后,你这个部落世代为奴,以警示世人”一番对话,高顺脸色冰冷的命令。见高顺不像其他的边境官员,把救回汉民作为功绩上报,王艮慌乱了瘫倒在地。另外一个小部落也是一样,为了逃避大汉帝国的税赋主动胡化,游走在大汉和鲜卑之间。对于这样部落,高顺直接收为部曲奴隶带回界休看管。其他两部落是杂胡反抗比较激烈,战斗时被匈奴人和汉军骑卒斩杀一万多人。“反抗大汉帝国者是贼,枭首留亵衣埋入深坑,头颅垒成京观”宋宪骑着战马高声吆喝。“大营拆除所物资都带走”侯成指挥着刚刚俘虏的两万多部落牧民。所有的汉军骑卒和将领都在忙碌,除了在巡逻的匈奴突骑和高顺。高顺当然在抽风。他在一块青石上刻下几行字:“大汉有猛虎,入境需谨慎并州高肃虎阵斩一万三千鲜卑奴于此,立碑警告狂妄者”此碑立在大汉帝国和鲜卑人交界处,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个万人坑。从此后,相当长一段的时间里,并州边境无胡人。和连奔回弹汗山后,被檀石槐一脚踢到西鲜卑,不时间骚扰凉州边境。是年冬,檀石槐见部族困顿,带人侵入幽州辽西郡。当然,这都是后话。天穹黑尽,繁星璀璨。高顺和郭襄骑着马,待最后一名汉军骑兵踏入汉域,才缓缓离开。“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回来”郭襄呢喃。“会回来的了,我发誓”“当真”“当真”“”第一卷完。“熹平六年夏四月,大旱,七州蝗。鲜卑寇三边八月,遣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出云中,使匈奴中郎将臧旻与南单于出雁门,护乌桓校尉夏育出高柳,并伐鲜卑,晏等大败。”后汉书孝灵帝纪第八催本卷录下大汉帝国最后一次出境伐胡,后三国曹魏也曾兴兵伐胡,都是境内威服未尽全功,算不得出境作战。此战是大汉帝国之绝唱,作者君特意行文纪念。因笔力不够,未能将战役缘由、胜负原因、战斗过程的恢弘画卷呈现。请各位读者老爷勿喷。随着本书的推进,作者君的笔力会越来越好若是喜欢,请收藏此文吧第一章 血虎镇边强阴县地处雁门郡最北,置立多年。县城用黄土垒筑甚小失修,不见昔日颜色。因大汉帝国日衰,胡人寇略,强阴县人口少户不及五千,主官为强阴长,秩四百石,名叫张雷是中常侍张让族人。九月初一辰时,薄雾袅袅,张雷满面含笑相陪在臧旻和雁门太守张歧身旁。今天是高顺率部南归强阴大营之日,众人都至大营外的官道迎接大军。而此时,高顺眼圈发黑眼球通红,一副睡眠不足的模样。他在郭襄等人的协助下率领两万多人南进,距离强阴县大营已是不远。四日前,战胜和连后,高顺见一干骑卒疲惫不堪,便命令大军驻扎原地休整三天。一来是恢复众人体力;二来是监视鲜卑人,看鲜卑奴是否有胆再次南下。可能是高顺部杀气太重,一连几日鲜卑人都没敢靠近大汉疆域。期间,高顺亲自率领一队私人部曲,护送英雄鲜于国的灵柩至代郡边境。临别之前,他拿出两枚雕刻好的篆书玉章交于鲜于德,并嘱咐:“有劳诸位护送英烈还乡此乃信物,待兴汉公两位少君鲜于银和鲜于辅加冠后,可持此物来见我。我定推荐二人拜入大儒门下最不济,也会录入恩师林宗公门墙”郭帖扬天下,和名士许邵并称“许郭”是大汉帝国顶级大儒。鲜于银和鲜于辅若是能录入其门下,乌丸鲜于部落从此后便可一跃成为大汉帝国的高门士族,可谓是一步青云。闻听此言后,众乌桓骑卒都从马上跃下,给高顺叩头行礼:“多谢德厚公雅量提携从此后,无论上刀山下火海,只要德厚公吩咐一声,鲜于部的男儿都不会皱眉”高顺从黔首农人的身份走过来,知道跻身士族高门之难,便安坐马上接受鲜于德等人一拜。送别众人后,他匆匆赶回自己私人营帐,召集郭襄、侯成、宋宪、魏续、张汎和高岚等六人小聚。七人都同历生死,袍泽之谊日重,宴席之后便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意义深远,是后人称之为“七虎盟誓”的政治会议。与会者,诞生了一位皇帝、一位郡王和五位国公。“各位袍泽兄弟德厚见战没袍泽抛尸草原于心难安,今请诸位见证:德厚此生,必再次率兵北驱六千里,饮马北海湖畔,替袍泽兄弟收敛尸骸入土为安,在苏子卿牧羊处勒碑留念”待众人跪坐好,高顺缓缓道出心中所想。按照儒门规矩,这叫立志,竖立远大理想,也算是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口号。高顺两世性格都不是轻佻之人,今天说出这番话也是有所凭仗。他只要现在就准备,待天下一乱立即兴兵割据并州,以并州之地也可北征草原的。闻言后,众人都一愣,目露兴奋的光芒,随即又陷入了沉思。郭襄第一个说话,“德厚有此雄心,守仪愿做家臣辅之”他对高顺了解特深,早就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81qb.com。 铅笔小说手机版:https://m.81q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