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
铅笔小说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原就是亲姐妹来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三十一章 原就是亲姐妹来着

  红楼之挽天倾

荣国府


几辆马车停在正门处,悬于廊檐下的灯笼,随风发出音哑之声,这声音落在从王子腾府上返回的荣府以及薛家女卷耳中,萧索悲凉,恍若未逝。


元春领着宝玉下了马车,见着脸色苍白如纸,一副魂不守舍模样的自家弟弟,叹道:“若知道,先前就不该让你去了。”


暗道,这回去之后,别做噩梦了才是。


心头也不由想起让牟尼院的尼姑过来念经超度的事儿。


宝玉面色郁郁,叹道:“舅舅家,唉……”


分明是被方才在娘舅家见着王府“满门忠烈”的惨状,吓出了心里阴影。


元春一身素白色罗裙,不施粉黛,让这位少女多了几分铅华褪尽的澹雅气韵,既是宽慰,又是教导道:“富贵荣华是福,家小平平安安何尝不是福气,大丈夫立身天地之间,不说大富大贵,起码要护得住家小不为人欺。”


宝玉面现迷茫,问道:“那舅舅呢?为何还……”


元春:“???”


这让她怎么说,难道说自家娘舅不是男子汉大丈夫?


压下心头的纷乱思绪。


映着烛火灯光,少女脸上现出怅然。


今日之事,她又何尝不受得心神冲击?


试问,如果乱兵冲击的是她荣府,又当如何?


虽得珩弟派人保护,可如是没有珩弟呢,她荣宁二府,又当如何应对?


不能在家中陪着姐妹玩闹了,需得帮着珩弟,不能什么都让他一个人应对。


元春既存此念,就打算寻贾珩。


另外一辆马车上,薛姨妈与宝钗也在丫鬟、婆子的搀扶中下了马车,宝钗容色尚澹然依旧,而薛姨妈脸色郁郁,不言不语。


通过第三人叙述和亲眼所见,感官自是不同,白幡支起,哭声震天,在那种悲怆氛围感染下,情绪很难不受得影响。


“如果不是蟠儿福大命大,只怕我家也……”薛姨妈念及此处,心底不由生出一股庆幸来,拉过一旁宝钗的手,声音尚带着几分颤抖,道:“宝丫头,这兵事可也太险了。”


宝钗点了点头。


她又何尝不知,否则,来神京城这般久,一眼望去,宁荣二府,也就出了一个有能为的。


薛姨妈叹了一口气,道:“你哥哥还是好好做生意,对了,你等会儿去东府那边儿问问皇商的事儿。”


宝钗:“……”


想了想,道:“妈,咱们也不能太催人了。”


薛姨妈苦笑一声道:“我又不是不知这个理儿,可是铺子不等人。”


宝钗心头叹了一口气,道:“那我去看看。”


而最后一辆马车内,凤姐与平儿在周瑞家的等一众婆子、丫鬟的伺候下,从马车上出来。


凤姐其实还好一些,毕竟昨日就已见过王家那副凄凄惨惨之状,经过一夜,情绪平复许多,但心头也难免唏嘘。


众人说话间,由丫鬟和婆子搀扶进入府中。


至于贾府爷们儿,尚在王家帮衬料理后事,就先让这些女卷回来。


来到荣庆堂,贾母正等在堂中,下午时刚刚睡了一会儿,贾母倒也不困,对着一旁的鸳鸯问道:“什么时辰了,凤丫头她们该回来了罢?”


鸳鸯道:“看天色,应差不离儿了。”


贾母叹了一口气,道:“上一次这般乱,还是十来年头里,后来咱们家,再也没往军中送人了,就是不想再担着这份儿险,但这险吧,我寻思着,一味避着,反而临到头上了。”


李纨在一旁听着,暗道,只怕不是不想担着这份儿险,而是子孙后嗣,都不愿往军里搏杀谋富贵了。


鸳鸯道:“老太太说得是,现在军中是有大爷支撑着门户的,不比往日了。”


贾母面上带着欣慰,说道:“是啊,珩哥儿是个有大能为的,孙子辈儿,除了宝玉,就数他最得我的心,他们两个将来一武一文,对了,还有兰儿。”


说着看向李纨,脸上挂起慈祥的笑意,道:“兰哥儿,最近学业、功课,可还跟得上吧。”


李纨秀丽的玉容上现着笑意,这位霜居的少妇,头戴一根碧玉发簪,垂下璎珞,脸上不施粉黛,但因为底子好,那股澹雅、凄弱的未亡人风韵无声流溢,胸前鼓鼓囊囊,迎着贾母目光,轻声道:“兰儿他平时还是跟得上的。”


她家兰哥儿倒是勉强跟得上,但她快跟不上了。


这从国子监请来的讲郎,学问非塾学的老师可比,布置的功课她已经快辅导不了了。


想起自家儿子回来,对一些经义疑难,将自己问得张口结舌,李纨眉眼间也浮起一抹忧色。


“得想个法子才是,让那讲郎给兰儿开开小灶才是。”李纨思量着,盘算着自己存得一些体己银子,够不够得请那位珩大爷一个东道儿。


想起才不过几月的光景,那个还向兰儿借书的少年,如今已是贾族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想得深了,李纨心神就有几分恍忽。


贾母这边儿却叹道:“也不能让兰儿太累着了,珩哥儿的话说,劳逸结合。”


李纨点了点头,道:“老太太说的是。”


这也是,她丈夫的前车之鉴。


几人正说话间,婆子忽地进厅来报,宝二爷、琏二奶奶以及凤姐、薛姨太太和宝姑娘过来了。


不多时,几人进入荣庆堂中,脸上都没有笑纹,面色都见着戚戚然。


宝玉头一个扑进贾母怀里,唤道:“老祖宗。”


贾母搂着宝玉的头,心肝儿肉儿地叫起来。


而凤姐、元春、薛姨妈、宝钗纷纷落座。


宝钗静静见着“祖孙情深”的一幕,却是想起自家母亲先前所说的“金玉良缘”来,不由蹙了蹙眉,面色怔怔,一旁鸳鸯亲自奉上香茗,唤了声。


宝钗摆了摆手,柔声道:“谢鸳鸯姐姐,我不……还真有些渴了。”


鸳鸯:“???”


好在,宝钗接过茶盅,抿了一口。


鸳鸯暗道,许是累了一天,神思困倦了罢。


贾母这边儿,温言宽慰了宝玉几句,转头问过几人在王宅所遇所见,也唏嘘不已。


“宝玉明个儿别去了,这么小,没经过这样事儿,再吓出个好歹来了。”贾母心疼道。


元春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贾母就吩咐着后厨摆饭,但几人神情恹恹,明显没什么胃口。


宁国府


贾珩在将晚时分,则返回府中,步入厅中,正见着满堂珠翠,欢声笑语。


秦可卿正与湘云说着话,探春、黛玉也在一旁掩嘴笑着。


见得贾珩回来,秦可卿笑道:“夫君,下衙回来了?”


贾珩应了一声,看着那张芙蓉如面柳如眉的笑靥,一时间竟有些心虚,转而看向拿着手帕,兀自笑得前仰后合、花枝乱颤的湘云。


黛玉这时敛去了笑意,将一剪秋水投向少年,却见少年目光波动了下,不由微微偏转过螓首。


惜春同样歪着俏丽的小脸,看向贾珩,笑问道:“珩哥哥,可是从京营回来的?”


贾珩笑了笑道:“先去了锦衣府,问了下林姑父在南省的事儿,后去了京营……五城兵马司今日没递来什么急务吧?”


探春轻轻摇了摇头,轻声道:“范先生命人将近月以来缉捕的犯人以及东西两市收缴的税银明细,送来让兄长阅览,若是可行,就直接用印呢。”


贾珩笑道:“等我晚上看看。”


几人听着兄妹二人的对话,面带笑意,也不插话。


秦可卿则吩咐着丫鬟,去后厨准备饭菜。


黛玉抿了抿唇,问道:“珩大哥,我爹爹那边儿?”


贾珩道:“倒没什么事。”


探春轻笑道:“林姐姐,珩哥哥现在管着锦衣卫,保护林姑父比之先前,还更为便宜了呢。”


黛玉也不再说其他。


请收藏本站:https://www.81qb.com。 铅笔小说手机版:https://m.81q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