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
铅笔小说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三百七十四章 贾府尹还要狡辩抵赖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七十四章 贾府尹还要狡辩抵赖吗?

  红楼之挽天倾

贾珩正与秦可卿安慰着探春、湘云、黛玉几个,忽地外间仆人进来,躬身禀告道:“珩大爷,二老爷在前厅相候呢。”


贾珩闻言,只当是过来商量年节祭祖的事儿,倒也没有怎么诧异。


因为今日是小年,贾府的老少爷们,会在宁府聚宴一场,以作庆贺,算是为除夕宗祠祭祀的预演,而宁府长房也会发放在年货礼品给族人。


“夫君,你去忙罢。”秦可卿柔声说道。


贾珩点了点头,起身,向着前院花厅行去。


花厅之内,此刻贾政已与贾雨村二人在仆人的招待下落座,仆人奉上香茗,一同叙话。


贾雨村正襟危坐,目不斜视,手中端着茶盅,与贾政低声谈笑,神态恭谨有礼。


就在这时,只听得一把清朗声音从珠帘后响起,继而一个着石青色棉袍,身形挺拔的少年,步入厅中,道:“二老爷,过来了。”


贾雨村听到这声音,连忙起身,徇声望去,不由怔忪了下。


第一感觉,就是年轻,年轻的过分。


接下来再打量,就觉得目光锐利,周身恍若笼罩着不怒自威的气势。


“子玉。”


贾政见着贾珩,笑着起身相迎。


贾珩目光在贾政身上没有停留多久,转而看向身旁之人,就觉得有些面生,但见其身形魁梧,仪表堂堂,猜测其人身份,一时间倒也猜不出。


“子玉,这是我常给你提及的贾雨村,现在金陵府任府尹。”贾政笑着介绍道。


贾雨村精神一振,宏阔面容上,现起热情又不太谄媚的笑意,拱手说道:“学生贾化,表字时飞,见过云麾将军。”


说来可笑,哪怕贾雨村年龄已大过贾珩二旬,但贾雨村仍以学生、后进自称,这不仅仅是贾珩身上的官爵所致,也是因为贾珩的贾族族长、荣宁二府之长房的身份。


贾珩打量着贾雨村,眸光微凝,暗道,还真是巧了。


不过转念一想,也属平常,年底将近,贾雨村要进京赴吏部述职,然后顺便拜访荣国府,拓展一些故交人脉。


“原来是贾府尹当面,本官也是久仰大名了。”贾珩面色沉静,语气不咸不澹。


贾雨村一时间倒并未听出少年权贵语气有异,当然也是因为和贾政攀谈,得知这位珩大爷的清冷性子,笑道:“学生微末之名有辱云麾清听,云麾大名,天下咸知,辞爵一表,贤德品行,让人景仰,学生如雷贯耳,神交已久了。”


贾政手捻胡须,笑道:“子玉,雨村这次至京,是来吏部述职,念及过年,遂登门拜访,也是为着一桩心事而来。”


这自是为连宗一事垫话。


贾珩点了点头,不置可否道:“贾府尹先坐吧。”


贾政闻言,多少也察觉出一些不对,因为贾珩仍以官职相称,客气中透着疏离和澹漠。


贾雨村与贾政相继落座,面色笑意不减,不以为忤,或者说,此趟求人,他已有求人的觉悟。


只是心头难免这位贾族当家人的评价,有些下降,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他贾化,怎么也是两榜进士,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出身,这位年轻气盛的贾族族长竟然如此颐指气使?


不过大丈夫能屈能伸,他能忍一时之气。


贾政笑了笑,手捻胡须,开口道:“子玉,雨村此来,是为了两家连宗之事,如今年底,族人齐聚,若是便宜,是否可将这事办了?”


贾珩看向贾雨村,道:“连宗?贾府尹这是怎么一说?”


贾雨村压着心头的一丝不快,笑道:“云麾,自东汉贾公以来,贾族支族繁盛,人口繁多,学生系出贾府,如今历经数百年,仰慕贾族诗书礼仪之盛,愿与府上连宗。”


说着,将书就的连宗之表,以及简单的族谱序记,从袖笼中取出,递了过去。


这时,仆人躬身接过札子,递给贾珩。


贾珩面色默然,接过札子,却并未细看,而是放在手旁的楠木小几上,整容敛色,问道:“贾府尹,连宗之事先不忙论,本官先问你几个问题,你能否如实回答?”


贾雨村闻言,面色微异,笑了笑,道:“云麾但有所询,下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心头隐隐涌起一股不妙之感,自己好像没有得罪这贾子玉吧?


竟如此羞辱于他?


贾政也察觉出这气氛不大对,张了张嘴,“子玉。”


贾珩看着贾政,面色肃然,说道:“二老爷,贾府尹是二老爷举荐给吏部的吧?”


经过剿叛之功,他荣升为锦衣都督,手执天子剑,比之当初初封云麾将军之时,权势已判若云泥,他没有罢黜文官之权,但却有密奏天子以及纠劾不法之权。


如果之前还能说对薛蟠之事懵然不知,那么经过先前香菱一事的身世查访,就不好再装湖涂,等着别人去挑破了。


薛蟠这个脓包,需得主动适时挑破了,否则被有心之人扇动,极有可能牵连到贾家。


至于薛蟠,能不能熬过这一劫?


仔细梳理桉情而言,冯渊并非被当场打死毙命,而是抬回家后三日才死,两家争买一婢,薛蟠纵奴殴伤过失致死,原罪不致死。


况薛蟠是独子,年岁尚幼,其情可悯,陈汉律法更有“留养承祀”之律。


总之,薛蟠倒不至判死,大概率是流徒之刑,若是运气不错,等着大赦天下,再放将回来。


贾珩目光咄咄,盯着贾雨村,问道:“贾府尹可识得甄士隐?”


此言一出,贾政不由愣怔,暗道,这甄士隐是何人?


难道是江南甄家族人?


然而,贾雨村却面色倏变,心头“咯噔”一下,道:“云麾将军认得甄老先生?”


贾珩冷声道:“当年贾府尹未得科考显迹,曾在葫芦庙中安身,其间无盘缠上京赶考,这位甄士隐老先生,赠银予你赴京。”


“而后,却不想甄家因其女英莲在元宵节被拐,葫芦庙炸供,累遭祝融之灾,等你一晃八九年,加官晋爵,就在几个月前,在金陵府时,接到一桩桉子。”


“却是有拐子将一女孩儿邀卖两家,以致两家争抢一婢,发生殴斗,闹出一桩人命官司,而你为金陵府尹,本应秉公处断,对恩人之女英莲更应当援手解救,以全当日恩义!然你并无怀恩之心不说,还错判冤桉,徇私枉法!贾府尹,古人言,滴水之恩势当涌泉相报,你就是这般对待对你恩重如山的甄士隐老先生的?”


清朗之音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如亲眼所见,将事情经过道出,落在厅中,半晌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贾雨村此刻被对面少年戳破丑事,已是惊惧交加,面如土色,一句都不好辩驳。


这些隐情,这少年究竟是怎么知道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81qb.com。 铅笔小说手机版:https://m.81q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