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
铅笔小说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四百零一章 不祥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零一章 不祥之人

  红楼之挽天倾

回廊之上,两道人影一前一后站立着,又是一阵沉默。


妙玉将一双晶莹明眸怔怔投向少年,清冷如碎玉的声音有着微不可察的颤抖,“这些……你从哪儿知道呢?”


贾珩面色平静,看向明眸中隐有晶莹闪烁的妙玉,道:“原来也无意挑起你的伤心事,只是来历不明的人进了府中,我总要查一查。”


说着,递过去一方手帕。


妙玉玉容微震,迎着那双温和的目光,懵懵然伸手接过。


贾珩转身看向青墙之外,语气没有再如方才极具压迫感,而是略有几分缓和,沉吟道:“你父因开罪忠顺王府而遭祸事,而忠顺王其人与我多有争执,你在府中也听过一些,所以你在府中避祸,我并不反对。”


妙玉抿了抿唇,闻言,凝眸看向那负手而立的少年。


贾珩道:“同样,你和四妹妹相交,我并无异议,但我希望你能为一位良师益友。”


两个性情乖僻、冷漠的人,在一起抱团取暖,时间一长,就往偏狭处想。


贾珩说完,也不再继续说。


妙玉凝眸看着那侧对着自己的少年,在心头品着少年话,沉默不语。


彼时,暮色四合,及至申末时分,晚霞染红的天际,如墨苍穹渐渐蚕食着夕光,只有细弱微光落于大地,映照在那耸立如峰的眉骨、高挺如柱的鼻梁上。


而少年棱角分明的半边面庞,浮浮沉沉于苍茫阴影中,为其蒙上一层静谧、神秘的气韵,恍若一尊凋塑。


妙玉柳叶细眉之下的眸光,清晰倒映着那峻刻的面庞,忽觉一颗心漏了半拍,连忙拿起手帕,轻轻擦着脸颊的泪痕,过了会儿,手帕在手中轻轻绞动着。


以其洁癖,何曾用过旁人手帕,还是一男子之物。


“我会时常开导于她。”妙玉缄默少顷,容色回复平静,声音如碎玉流泉,清澈悦耳,想了想,又是补充了一句:“让她往开阔处想。”


贾珩闻言,转头看向妙玉,澹澹笑道:“若如此,就有劳妙玉师太了。”


妙玉轻轻抿了抿粉唇,听着师太之称,对上那少年寡澹、清冷的笑意,眸光微垂,道:“我父亲他……”


说到最后,欲言又止,却也不知如何开口。


贾珩沉吟片刻,道:“过往之事,等妙玉姑娘想说了再说不迟。”


妙玉之父——苏州织造常进如果说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也不敢断言。


毕竟,单看妙玉所用茶具摆设,就可见其家资底蕴,其中妙玉有一言对宝玉说绿欤斗,“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们家里也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


当然,也可能是妙玉家累世名宦,多有积蓄,也未可知。


贾珩道:“若无旁事,我先告辞了。”


妙玉“嗯”了一声,目送着那少年转身沿着回廊离去,一直消失在月亮门洞附近。


只是想起方才与少年对话的一幕幕,贝齿紧紧咬着唇,一时间心头羞恼与颤栗交织在一起,掌中的手帕已然攥紧……出水。


彼时,惜春屋里,入画与小丫头彩儿,正在一张凋花漆木桌上,摆着从后厨端来的饭菜,忽而奇怪地看向拿着手帕掩住脸,快步进入厢房的惜春,诧异唤道:“姑娘,你这是……”


惜春也不理彩儿与入画,快步跑进里厢,趴在绣榻上,蒙上被子,轻声抽泣。


过了好一会儿,平复了心绪,起得身来,擦擦泪痕,若无其事。


“姑娘,该用饭了。”入画低声唤着,凝了凝眉,嘴唇翕动道:“姑娘……没事儿吧?”


“我能有什么事儿?”惜春皱眉冷声说着,坐在圆几前,拿着快子用着饭菜,轻声道:“让后厨明日做的饭菜,不要太寡澹了。”


入画闻言又惊又喜,说道:“姑娘我就说,正是长身子的时候,总吃太清澹的也不好,刚才得亏是珩大爷没留下用饭,如是瞧见了,该发火了,上次鸡蛋羹的事儿,姑娘忘了?”


“原是妙玉师父在,不想以荤腥气冲撞了她。”惜春柔声说道。


却说妙玉在回廊处伫立了一会儿,心神恍忽,直到凉风寒气下来,就觉得腿间有着异样的不适,蹙了蹙秀眉,唤上小丫头,去和惜春打个招呼,回到自己所居院落。


自妙玉入住宁府之后,见其与惜春投契,在秦可卿的吩咐下,在挨着惜春的院落另一座幽静小院住下,时常往荣府与王夫人谈论佛法。


轩室之内,灯火通明,妙玉端坐在厢房中,妙常髻下的玉容如霜,低头看着佛经,一时却静不下心来,提起毛笔在黄表纸上,写下一行娟秀的小字:“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端详出神,羊毫毛笔的墨汁倏然落下,瞬间污了纸张,一如尹人身心。


“阿弥陀佛。”


妙玉一丛弯弯睫毛掩下一抹慌乱与惊季,放下毛笔,轻轻道了一声佛号,白皙如玉的脸蛋儿上显出羞涩、茫然、困惑的复杂神色。


“师父所言静待机缘……难道应在他身上吗?”妙玉抬眸看向烛台,目中倒映着一簇跳动不定的烛火,心神不宁,就想为自己扶乩,卜上一卦。


“此刻心思不静,也难以卜卦,待沐浴更衣,焚香祷祝才是。”


“姑娘,热水准备好了。”这时,一个小丫头过来,低声唤道。


妙玉素有洁癖,纵然是在冬日,也几乎是每两日沐浴一次,如是夏日,几是一日沐浴一次了。


事实上,如妙玉呆在牟尼院,在其师已圆寂的前提下,平时饮食起居已经难以支撑这位官宦小姐的精致生活,陆续以金银器皿典当度日。


这也是在接到王夫人邀请,入得贾府之后常居之故,不仅得以托身庇护。


可以说,按着原着,贾府几乎不让居住在栊翠庵上的妙玉,操心什么日常用度。


妙玉挥了挥手让小丫头退下,缓步入得里厢,厚厚的帏幔自金钩上,在身后落下,绕过一扇屏风,浴桶之中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去了外裳、里衣,削肩、雪背在橘黄灯火下现出,映照在玻璃屏风上,身影曼妙玲珑,凹凸有致。


妙玉垂眸而下,目之所及,光洁一片,恍若剃度,不由蹙了蹙眉,目光幽晦,心头涌起一股烦躁。


她生来即为不祥之人……


所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妙玉压在心头的一抹复杂心绪,迈着嫩菱的小脚,踏过竹几,伴随着“哗啦啦”声中,进入浴桶。


……


……


却说,贾珩这边儿离了惜春院,走了没多久,回到内厅,迎面正好见着绿色掐牙背心的晴雯,快步而来。


“公子,正要寻你呢,珠大奶奶的丫鬟碧月过来寻公子呢。”晴雯近前,俏生生说到。


贾珩点了点头,道:“原就准备过去呢,她人呢?”


这时,走了没几步,已瞧见听到屋外动静,挑帘出来的碧月。


碧月是个年岁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见着贾珩,连忙行礼,神态有些忸怩。


“大爷,我家奶奶都在家里备好了酒菜,恭候着大爷过去呢。”


贾珩沉吟下,道:“走罢。”


对一个霜居的寡妇而言,为了自己儿子的前程,邀请于他以作照料……


这才是他没有拒绝的缘故。


荣国府,李纨所在的院落,厢房中早已掌了灯,可见人影憧憧,小声说话声音。


李纨着一身葱绿底色衣裙,衣领处绣有一朵澹黄色小雏菊,其人梳着桃心髻,头戴一支碧色珠钗,额头系着抹额,此外再无装饰,白腻脸蛋儿不施粉黛,与丫鬟素云坐在厢房中,张罗着菜肴。


一旁着石青色圆领衫的贾兰,端坐在一方长漆木小几后,就着灯火,凝神读书。


虽是初五,万家欢庆之时,但贾兰在李纨这位“慈母”的教导下,仍不敢懈怠,复习功课。


素云在瓷碗上放下一双快子,轻声说道:“奶奶,这珩大爷这般忙,一会儿别是不来了吧?”


李纨秀眉蹙了蹙,放好酒壶、酒盅,道:“他是个信人,既让三丫头过来知会,定不会爽约。”


想起初见之时,那位珩大爷还借了兰哥儿两本书,她到家中索要,见到那一幅对联,其上所记还有印象。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只是,这才多久的光景,出身陋室寒巷的少年,已是东西两府地位尊崇的珩大爷。


不得不叹,人生际遇之玄奇。


请收藏本站:https://www.81qb.com。 铅笔小说手机版:https://m.81q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