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
铅笔小说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六百七十章 贾珩:就是看你热的满头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百七十章 贾珩:就是看你热的满头汗……

  红楼之挽天倾

大明宫,含元殿


南河河督的人选被压下不议,众臣面面相觑,心思各异。


不过也属平常,因为河务专官原就关涉重大,非一场廷议可以计定,尚需要后续诸官推举。


待诸事议定,崇平帝转而又提及了兵事,道:“京营以雷霆之势戡定中原之乱,足见整军经武成效卓着,而如今边军经过裁汰老弱,宁夏、固原、榆林等边镇比之先前已补额至八成,宣府、蓟镇也在整顿之列,唯太原、大同两镇,据王承胤、蒋克宁二将所言,自其领兵以来,军镇军校士卒皆为实兵实额,北静郡正在查察。”


对北静王的全无进展,崇平帝没有细谈,而是着重提及北平三镇,叙道:“经略安抚司经过裁汰、招募,议定经制,蓟镇兵马八万、宣府六万、北平四万,以上边镇将校兵员庞大,兵额之饷银,军械甲胃之靡费,户部与兵部需得及时发放,不得贻误军机。”


内阁首辅杨国昌与兵部侍郎施杰出班,拱手称是。


崇平帝徐徐说道:“强兵之道,一在作训,二在钱粮,作训悉在军将兵略,而钱粮,今岁以来,北方先旱后水,夏粮收成无几,而朝廷开支靡巨,国库亏空庞大,杨阁老,你掌户部,可有一言与诸卿所道?”


杨国昌闻言,苍声道:“圣上,户部自向九边军士、官吏发放欠俸欠饷,高逾七八百万,及至购置粮米以馈输北平经略安抚司,更是靡费三四百万,国库入不敷出,老臣以为当务之急,开源节流,裁汰冗员,户部初定,地方驿传人浮于事,应予裁汰驿卒,节省开支。”


贾珩在下方听着,面色微变,目光凝了凝。


节省开支,裁汰驿卒?


崇平帝面色平静,问道:“除了裁汰冗员以节流,可有开源之策?”


杨国昌整了整思绪,如数家珍说道:“圣上,除诸省的粮税外,还有茶盐、车马、市关舶等商税,如今百姓忍受苛捐杂税众多,多酿民变,不宜再行摊派粮税,臣以为当在商税上增设厘金,广辟税源。”


因为贾珩先前的批驳,此刻这位内阁首辅本来将到了嘴边的“山川河泽之利归内务府,户部财源寥寥”的话咽了回去。


而杨国昌加税之言,无疑引起殿中轩然大波。


韩癀脸色阴沉,目光幽晦不定。


江浙经商者众多,一旦再加商税,江浙桑梓父老必蒙其苦,齐党除却盘剥南方士人,还有何手段?黔驴技穷!


贾珩听着崇平帝与杨国昌的奏对,目光闪烁,思忖着其中的关要。


所谓,上下挥霍无度,则掠之于民,民变在即,则掠之于商,经过中原之乱后,大汉中枢已知老百姓榨不出油水,还容易酿出民变,就要将主意打在商人的头上。


这个思路也没有什么出奇,他清查扬州盐商也是这个思路。


其实,破解这一问题的难点,除却做大蛋糕,还有刮骨疗毒,刀刃向内,严惩贪腐,追缴亏空,在大汉这片土地上,这些人总不能漂洋过海。


崇平帝面色澹漠,在一些江浙籍出身官员的担忧中,说道:“商税一事尤待斟酌,盐法积弊甚深,当需革除积弊,广辟财源,行文于金陵的齐昆,让其加快整饬盐务。”


以国库如今的情况,根本支撑不了一场太大的战事。


杨国昌闻言,面色一肃,拱手称是。


待一场议事而定,已是近晌时分,群臣散去,崇平帝单独留下了贾珩前往大明宫内书房,君臣重又落座,内监奉上香茶。


崇平帝面色凝重,说道:“子玉,方才朝臣议事,你也听到了,户部亏空严重,如非内务府相援,馈给银粮,就连边军的军饷都发放不及,此绝非长久之计。”


贾珩点了点头,道:“圣上,内务府经营矿利也好,抄没犯官家财也罢,只能纾济一时之困,还是另辟财源。”


要么对内压榨,要么对外殖民或者商贸,别无他法。


“朕也是如此作想。”崇平帝沉吟片刻,目带征询说道:“朕记得,子玉你初至宫中,当初就在此地,曾给朕陈述变法革新之要,如今大汉积弊非变法不可图强了。”


贾珩道:“圣上,变法为开万世太平之基,不可操之过急,而且,只做不说,多做不说,一项一项铺开,今整饬盐务,如能功成,何尝不是在变法?至于清丈田亩,可从一省一地,集中精力而行。”


改革要有外部的和平环境,至于变法图强,眼下与其说是变法,不如说是财税改革,而且他也不是很喜欢变法这个词。


世界每天都有新的问题,有问题就去处理问题,观看成效,非要捆绑一揽子计划,最终闹得声势浩大,落实没几个,不说其他,没有人才储备,怎么确保政策施行下去不走样?


不大而无当,不泛泛而谈,不全线出击,不求大求全,而是分出轻重缓急,一项一项集中精力去切香肠。


从目前整军功成,军机处之设,整饬河务,哪一项不是在变?哪一项不是在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但因为每一次都是君臣一心,集中精力去争斗,回首望去,局势大变。


事实上,历史上那些成就功业的政治家就是这么操作,比如曹操唯才是举,重用寒门之士,张居正一条鞭法,雍正摊丁入亩,难道不是变?无一字在变,却事事在变。


反而那些嘴炮无敌,明明做一分,偏偏要嚷三分,多半落得安石变法,戊戌新政的结局,口称变法,一下子颁布上百条法令,如同儿戏,真以为言出法随,推倒重来,开国定制?


崇平帝点了点头,说道:“如子玉所言,在对外战事上有所作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李阁老的奏疏,子玉应也看到了,以你而言,蓟镇、宣府、北平等地经制兵额可还足够?”


贾珩道:“臣以为以此兵力用来守城还是足够的,据臣所知,倾国之兵也不过十万有余,但以往在边镇之地如入无人之境,我边卒虽人多势众,但却不敢出城野战,究因还是军卒战力低下。”


“据奏疏上所言,这是新近从河北、山东募集的兵马,先前边军久疏战阵,将无战心,不知战力可有提升。”崇平帝目光现出忧虑,轻声说道。


贾珩道:“如今先求守势,等时机合适之时,对边镇兵力再行调整,否则,长此以往,军费靡巨,入不敷出。”


“子玉所言甚是,如果能够平定东虏,我大汉也不用维持这般大的武备,靡耗钱粮。”崇平帝深有同感说着,目光期待地看向对面的少年,道:“子玉,还是要看你。”


对陈汉是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如果没有这个财政负担,陈汉才能轻装上阵。


贾珩道:“圣上,臣最近已积极备战,争取早日平定东虏。”


许是被贾珩一番话说的又起了几分“时不我待”之感,崇平帝想了想,叮嘱说道:“你最近准备准备,南下扬州,整饬盐务,追缴亏空,这次要将用兵的银子都预备足了,还有此事不经由朝议,省得又是闹得满城风雨。”


贾珩沉吟片刻,道:“臣将京中一些手尾处置干净,就会南下淮扬。”


就在君臣商议走对,殿外传来内监的声音,“皇后娘娘驾到。”


不多时,只见宋皇后在一众女官的陪同下,进得殿中,丽人身姿丰腴,雍容雅步,那张保养甚佳的艳丽玉容,浑然看不到岁月的痕迹,而秀颈之下则是低胸澹黄色宫裳长裙,大片雪白肌肤因为是夏日见着一层细密微汗,脂粉滑腻,晶莹泛光,一颗晶莹汗珠跌入深深丘壑,浸润小衣。


“梓潼,你来了?”崇平帝看向宋皇后,轻声唤道。


贾珩连忙压下无处安放的目光,朝着雍美华艳的宋皇后行礼,拱手道:“微臣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千岁。”


宋皇后打量着贾珩,春山黛眉之下,美眸妩媚流波,轻轻一笑,雪肤玉颜现出浅浅酒窝,说道:“子玉免礼,子玉与陛下说什么呢?”


贾珩道:“刚刚圣上提点微臣朝堂的事儿。”


崇平帝看向宋皇后,接话道:“梓潼,唤上咸宁,容妃,等会儿一起用个午膳,子玉回京以后,还不容易留下一趟。”


既是自家女婿,也该用上一场家宴才是。


宋皇后轻笑道:“臣妾原也是这个意思。”


说着,吩咐着一旁的夏守忠,前去唤着咸宁公主以及容妃。


宋皇后落座下来,秀眉之下,美眸现出一丝思索,轻声说道:“子玉回京这几天时间,在忙着什么?”


贾珩看向对面容颜娇艳如桃芯的丽人,老老实实回答道:“回娘娘,也没忙什么,这几天因晋爵的事儿祭了祖,与家里人团聚,再就是去衙门问事。”


当初情急之下,搀扶崇平帝,不小心触碰了下眼前这位丽人的敏感之地,以皇后母仪天下的尊崇,别说是那里,就是手背,何曾被天子之外的人触碰过?


但这桩事,他也不可能一直念念不忘。


宋皇后螓首点了点,轻笑说道:“子玉先前一走,好几个月,回来当好好与家人团聚团聚才是。”


说着,宋皇后秀眉之下,明眸柔润流波地看向对面的少年,语笑嫣然地问道:“昨个儿听宫女说,你去看着咸宁了?”


听提及咸宁公主,贾珩神色有些不自然,解释说道:“嗯,与咸宁殿下说了会儿话,自在开封之后,有段时间未见,殿下风采更甚往昔。”


言及此处,不由想起先前的罩着渔网袜的纤纤玉腿……


宋皇后笑了笑,说道:“咸宁这次在河南,倒没少让你费心了。”


贾珩道:“不敢当娘娘此言,殿下也帮了我不少忙。”


就在几人说着话时,忽而殿外传来内监的声音,咸宁公主以及端容贵妃盈盈而来,此外还有一人,眉眼柔顺的清河郡主李婵月。


咸宁公主一身广袖青裙,身形高挑,容颜明媚,步入殿中,朝着崇平帝以及宋皇后行了一礼,声音如飞泉流玉,清脆悦耳,道:“儿臣见过父皇,见过母后。”


端容贵妃与小郡主近前,也向着崇平帝以及宋皇后行礼。


宋皇后笑了笑,伸手招呼着道:“咸宁过来这边儿坐。”


咸宁公主点了点头,唤了一声,然后在宋皇后身旁的绣墩上坐下,清澈晶莹的目光落在那蟒服少年脸上。


端容贵妃瞥了眼贾珩,弯弯秀眉之下,美眸闪烁,心思莫名。


昨个儿听宫女说,这贾子玉去了咸宁寝宫,后来问了下,竟是陛下让贾子玉去的。


陛下也真是的,两人还未成亲,就这般亲密往来,就不怕做下有失体统的事儿来?


宋皇后笑问道:“妹妹,怎么没见着泽儿?”


端容贵妃清眸盈盈如水,轻声道:“炜儿与泽儿听弘文馆以及翰林院的学士讲课,陛下,臣妾想着泽儿也不小了,是不是该给他单独请个老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81qb.com。 铅笔小说手机版:https://m.81q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